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71192482895884&set=a.1071508336197632.1073742039.100000154267360&type=1
晚間,友人一句「妳最近好嗎?」忽然讓我覺察到,原本就充實的生活最近變得更是緊湊,或著應該說...忙碌得有些「異常」。表面上是迎接事業的新挑戰,但仔細尋著灰濛濛的感覺,卻發現底下隱藏著一個沈重得讓人想迴避的事實…
癌症末期的公公,在前幾個禮拜住進安寧病房。
婆婆、老公因為要照料公公,經常都睡在醫院裡,連假日也要隨時待命,視訊中看到的他們無時無刻都是極疲憊的。和老公暫時維持遠距離的我,只得焦慮、自責地想盡辦法要幫上忙。
先前公公身體病弱得時常站不起身,因考慮未來使用輪椅移動的可能,曾參考通用設計原則規劃將古厝多處門檻打掉,浴廁加裝扶手;臨終照護職能治療告訴我要支持個案自主實踐想做的事,發揮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因此多次想方設法要了解公公內心的想望;為了減輕公公的嚴重疼痛,試著以Lifestyle Redesign來分析疼痛出現的時機及提供紓緩活動...
然而,才在思索如何介入時,癌症的進展比想像中來得快非常多,沒過多久,公公即陷入長時間昏睡,即便偶爾醒來也是神智不清...
突然的變化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此刻,我不是專業人員,而是家人。
面對這個不算孝順的媳婦,公公卻無私地用生命教了一堂深刻入心的課:「你要在世界上留下什麼呢?」
有別於以往高張的情緒,低落反而凸顯了心底真實的聲音。
我意外地發現,在人生最後一刻真的渴望的,不是留下多少財富、名聲,而是我曾經的存在讓多少人感到被愛,為社會帶來多大的正向影響。若能像是10元自助餐的莊朱玉女阿嬤,被感念善德的人們主動送行,那此生真的可說是功德圓滿了。
原來最後一段時日,在乎的還是人與人的關係啊。
想起上週二銀髮培力講座中,成亮副院長倡議每個人都應連結至少十六位願意相互照顧的親朋好友,一同簽訂生死盟,相約在老年生活時共同扶持。於講座後的小組討論,我協助引導長者盤點傷病時可在身邊支援的重要他人,像是:配偶、家人、親友...,只見成員們眉頭緊鎖,努力寫下所有可能名單。
其後,我們請成員依名單上達成的人數舉手,「至少三位?」大部分成員都舉起手,「五位?」放下一半,「十位?」放下九成…隨著將手放下的人越來越多,成員也紛紛陷入沉思。
這才知道,我們遇見了寂寞。
列出同樂的婚宴賓客名單不算難,可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就是另一個內心對話了。
關於寂寞這個議題,在我和老公討論「誰要先走」時經常出現。
每次試著揣摩「放下」的心態,都還是會感到:無論是你先走,還是我先走,仍舊會好想念、好捨不得,想知道對方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微笑著要對方勇敢,自己卻不勇敢...
雖想一起結伴,但有些旅途,終究還是得一個人走的。這段只有自己的旅程,如何走得安詳、走得自在,對人生了無遺憾,或許得倚靠在世時用心經營的情感連結吧。
願自此刻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為世界持續創造愛的流動。
圖片來源:
http://img.sc115.com/uploads/allimg/110113/20110113151610189.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