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光合] 在香港萌芽的理想,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44888668859601&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和來自香港的劉志豪職能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訊會議,討論Telehealth及港臺執業經驗。

  由於香港的職能治療師供不應求,治療費用相對高昂,治療師通常只能接觸到經濟狀況好的家庭。David對於因醫療商業化而得不到治療的個案感到心疼,他說:「醫療服務應是平等的,不應依經濟條件而有差異。」為落實醫療平等的理念,他正積極籌備社會企業,讓更多弱勢族群得到治療師的幫助。

  David的言談間充滿著對人的愛與關懷,簡短而真誠的談話令我深深感動,非常期待看到他的理想早日實現!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光合] 親子助行器UpSee,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18514268341778.1073741831.116850985174773/233331743526696/?type=1&relevant_count=1



  「妳兒子根本不知道他的腳是什麼。」治療師告知Debby Elnatan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

  來自以色列的Debby Elnatan的兒子患有腦性麻痺,腦性麻痺的孩子因為不正常的肌肉張力,在早期的步行發展比一般嬰幼兒緩慢許多,可能出現跛行或全身軟弱無力的狀況,進而不利孩子對環境的探索、認知知覺、情緒行為和人際關係。

  Debby Elnatan經常看著兩歲的兒子在地上艱難地爬行,隨著他無力地嚎啕大哭而心痛自責。訓練腦性麻痺孩子走路是非常辛苦的,家長得彎腰跪在地上小心地扶持孩子,承受孩子的重量和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讓人全身酸痛,且只能維持孩子短暫時間的站立。

  Debby Elnatan為了幫助兒子更容易行走,發明了親子助行器「UpSee」。助行器的外貌像是特殊的背帶,孩子只要穿上有頭部、背部、臀部和腿部支撐的特製背心,透過腳踏板讓孩子與成人的腳緊靠在一起,透過成人的動作帶動孩子的行走。看來像是小時候踩在父母親腳背上的遊戲,體貼的設計讓成人和孩子在步行訓練中充滿樂趣,甚至偶爾能替代輪椅,加強生活的便利性。

  「UpSee」目前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已實驗成功,預計於4月7日以Firefly(螢火蟲)品牌推行至全世界。

  「我希望能讓更多孩子有美好的童年。」Debby Elnatan喜悅地說。

發明者心路歷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H6CXnkWc0

產品使用者心得影片:

Daniel's 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6CPRHpvGw
Bethany's 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ArbaU7xLk
Charlotte's 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dAGTbWxuA

Firefly官方網站:
http://www.fireflyfriends.com

[光合] 美國職能治療留學側寫,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為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系友會會刊邀稿)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233290853530785/?type=1&relevant_count=1

2014年臺大職治系系友會會刊春季號:
http://homepage.ntu.edu.tw/~otntu/enews/otnews_2014_spring/alumni-interview.html


  在USC求學期間,每每與來自各國的同儕談起為何以職能治療為志業,同儕總是不約而同地表示是出自「對生命價值的熱愛」,仔細讀著這些充滿光彩的眼神,才驚訝地發現其中動人的人生故事⋯

  A陪伴患有重度自閉症的弟弟療育多年,隨著A即將踏入社會,缺乏自理能力的弟弟不知何去何從,自小與弟弟就是生命共同體的A,下定決心透過專業中的學習為弟弟的未來探索更多可能;B本身是自閉症患者,志在為自閉症族群發聲的他,在突破萬難地取得臨床博士學位後,始投入自閉症兒童的早期療育,努力於社群網路分享心路歷程以及自閉症相關研究;C從兒童期就罹患血癌,數度走過生死交關後,開始積極經營人生的各個層面,她期待透過自己有活力的生命展現,感召同樣是癌症族群的朋友活出最豐盛的生活。

  起源於無條件的愛,同儕對專業的投入是以一萬小時為單位的長期投資,同儕日常關注的事物即充份展現其熱情:學生組織頻繁參與特殊族群之志工服務,經常有不同的專業相關社區活動,像是養老院表演、與特殊兒童踢足球、遠赴非洲設計生活品質提升計劃;發起醫學生聯合門診(USC Student-Run Clinic; http://www.uscstudentrunclinic.com/),由職能治療學系與醫學系、藥學系學生組織專業間團隊(inter-professional team),不受現行保險給付與制度限制,在專業人員監督下提供以實證醫學為基礎的臨床服務,以個案及家庭為中心實驗理想的醫療模式;自發性地於Facebook班級社團中熱烈討論當代科技輔具、分享身心障礙者的生命故事、以及世界各國創新的服務模式,連結到身為準職能治療師,自己可以在當下的大環境開創哪些服務;踴躍爭取參與WFOT、AOTA、OTAC的學生代表機會,並在會前匯整系上學生意見以至大會呈報,會後與同儕討論如何以學生身份促進專業發展;課餘主動促進職能治療的能見度,背包上別著胸章:「Ask me about OT!」、「Live life to its fullest!」,把握與朋友交談的機會介紹職能治療專業,增進大眾的了解。

  學生參與專業相關事務的活躍與主動,背後有著USC職能治療學系的強力支持:系上經常舉辦各國學者及臨床工作者的專業講座,透過國際視野來檢視美國職能治療發展;高薪禮聘各領域的大師主持當代研究,並邀請事業有成的實戰型治療師授課,培養對實證研究和市場波動的敏銳度;設立臨床教學門診OT Faculty Practice,示範實證研究和臨床實務的轉譯,並提供服務給校內學生及教職員,實際體驗職能治療為生活增添的價值;在課程設計中,鼓勵學生勇於以所學至新的場域發展專業服務,如:遠距醫療、教堂、理髮院、社區中心⋯甚至是國外的泰國曼谷Spa中心、非洲Ghana部落。

  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嗎?其實美國也存在學校教育和臨床工作的鴻溝,隨著保險公司給付標準日益嚴格,文書作業量逐漸增加,治療品質相對被犧牲,加以各州文化、法規繁雜不一。當學生帶著希望與憧憬進入臨床,看到的往往是令人詫異的落差。為了讓準職能治療師在挑戰中越挫越勇,USC特別開設一門Leadership Capstone,注重學生的領袖氣質培養,師生一同嚴正討論專業目前面臨的難題,以及治療師如何突破現狀。

  記得在一次討論中,同儕們勇於改變世界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許多同儕都提到,在學校學習到當代治療理論和技術,很興奮地要至臨床驗證,實習時卻被指導老師嚴厲糾正,並要求執行不合時宜的手法,明明被教育「要為個案最大利益著想」,卻因為分數掌握在指導老師手上不得不妥協,而產生道德與倫理的衝突。

  一個同學分享了她的做法:平時礙於師生關係不方便給指導老師回饋,因此在期末時主動檢討自己:「我覺得我缺乏執行實證職能治療的能力,希望日後可以改進。」老師理所當然地詢問改進方法,聰穎的同學順勢分享近期相關領域的諸多研究,以及以反省自己的角度實質提出對實習單位的建議,在不冒犯老師的狀況下,促使老師進一步思考臨床習為以常的做法。

  美國職能治療界積極進取、勇於突破的精神實讓人震撼!親身體會職能治療在教育者和專業人員的全力以赴下蓬勃發展,聆聽前輩口述多年如何為後代開疆闢土爭得的專業地位和合理待遇,會感到美國今日的榮景並非一蹴可幾。與其赴美坐享其成,筆者更希望起身改變臺灣的醫療環境,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在臺灣職能治療師的血脈中感受到熱情的力量。

[光合] 美化心靈便利貼,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43591505655984&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女生廁所裡有個心靈小活動,請大家在紙張上寫鼓勵他人的話,隨著便利貼數量的增長,看到紙張時的正向情緒也越來越豐富。

  期待回臺灣後可以嘗試這個可愛的小活動,集合小小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光合] 畫出你的生活常規,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43562608992207&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今天的Advanced Seminar討論Habit and Routine的論文,老師讓我們畫日常的morning routine,來省思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選擇職能活動,以及環境和角色如何影響職能活動。真是有趣的教學安排!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光合] 通用學習,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233089360217601/?type=1&relevant_count=1



  今晚,口頭報告通用設計在教學上的應用(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在講述過程中,忽然領會過去的臨床經驗和通用學習的關聯,而有了一點體悟。

  通用學習是透過多元化的表現方式(Representation)、行為和表達方式(Action and Expression)及參與方式(Engagement)來設計課程,旨在促進所有學生最大的學習成效。換句話說,每位學生的感官優勢不同,有些人擅長視覺、有些人擅長聽覺、也有些人擅長觸覺⋯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單是同一個概念,教學設計就需要包含多種途徑。例如上課媒材可以有:文字書、電子書、圖畫、影片、朗誦、討論、有聲書、校外教學、實際操作⋯等,課後作業的選項可以是:文字報告、口頭報告、攝影、戲劇、漫畫⋯等。

  選擇媒介的依據,取決於教學目標和全體學生的優弱勢能力,是「針對學生的需要設計課程」,而不是「要求學生配合課程」。採用通用學習的教學現場,會在課前先評估每位學生的感官優勢,再循環對應的教學活動。像是教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十以內的加減,會依視覺型學生的需要先播放投影片,再為聽覺型學生邊計算邊念出聲,最後操作樂高以滿足觸覺型學生的需求,以不同感官途徑來輸入及輸出同一個概念的訊息,學習也會更完整、扎實。

  想起以前執業時,對通用學習的概念不熟悉,思考的角度是以感覺統合出發,意外地誤打誤撞而有類似介入方式。還記得八歲的小瑜考卷總是慘不忍睹,即便每天在學校和補習班罰寫再多遍,課文裡的簡單國字還是看不太懂,更不用談理解文意和書寫了。心急如焚的父母親常忍不住破口大罵:「妳怎麼都學不會!」事後又心疼受傷的孩子而後悔不已⋯

  經過與家長討論和實際觀察小瑜的閱讀情形,我們推測課堂上口述的課文賞析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小瑜太抽象,導致上課只是左耳進右耳出;課本上的字句和圖像間沒有直接連結,缺乏意義的國字對小瑜而言只是亂碼;罰寫整個生詞的視覺訊息則太過複雜,反而因為需要罰寫的量太龐大而難以記憶。

  我們嘗試以各種感官訊息整合小瑜的概念:為了具象化課文和單字,我們在Youtube和Google搜尋相關文句的影片和圖片,並在課本插圖上寫上對應的生詞;為了加強對字音、字形的印象,我們帶著小瑜邊念生詞邊用手指仿寫;為了類化課堂上考聽寫的情境,我們模仿老師念生詞,讓小瑜以鉛筆書寫,最後請小瑜自己拿紅筆直接在寫錯的字上更正部件,也在課本上用螢光筆強調曾錯誤的部件,加強對正確字形的記憶。神奇的是,小瑜竟然在一個小時內,從對該堂課一無所知,到生詞聽寫可以寫對八至九成!

  整個過程我們以不同感官為基礎的學習途徑交互使用,才發現學業表現低落的小瑜其實是可以以適合她的方式學習的!一度以為陷入絕境的父母親看見一線希望後,開始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最近,收到小瑜爸爸、媽媽傳來的喜訊,談的不是持續進步的成績,而是他們終於知道如何有效教導小瑜學習,並培養她在傳統教育框架下被隱藏的獨特天賦。聽聞整個家庭跟著小瑜一起成長,真的很為他們感到高興。

  「通用學習」主張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提供每個孩子成功學習的機會。原來,即使是繞路而行,都有可能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途徑。

通用學習設計指南(2.0版)連結:
http://www.udlcenter.org/sites/udlcenter.org/files/Guidelines_JAN2011_Chinese_traditional.pdf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漂流] 敞開心去愛,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6482136366921&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路加福音第23章第34節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do not know what they do.
    ——Luke 23:34

  昨天看到這句話深受感動,是什麼樣的愛,讓祂在肉體受折磨時,還可以如此寬容。
 
  最近,偶爾會想起一些小時候的傷痛,湧現記憶中的委屈與不解,卻沒想過對方可能是任著潛意識而行,從未意識到念頭的根源及影響。連自己也常不知不覺傷了人,怎能去怪罪他人呢?

  雖然難,仍要持續學習敞開心去愛。

圖片來源:
http://catholicismpure.wordpress.com/2011/04/22/what-are-the-seven-last-words-of-christ/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光合] 感恩貴人王家強教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5239749824493&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終於見到景仰已久的貴人--王家強學長了!

  優秀的家強學長是現任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復健諮商學系教授,還記得前年在我申請學校時,學長有感於臺灣學子在美求學不易,發下宏願要幫助來自臺灣的留學生,在眾多研究工作中,學長無私地幫助我和十幾位學弟妹修改申請資料及提供留學建議,在我們來到美國後,甚至請許多在美資深前輩照顧我們的生活與靈性需求。

  學長本人充滿了溫暖與喜悅的力量,感謝學長一路的悉心引導,期待後學能將您在心田播撒的種子繼續傳下去,讓更多學弟妹受惠。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光合] 工作生活平衡獎,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3983139950154&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看到臺灣勞動部去年開始辦理「第一屆工作生活平衡獎」,感到臺灣的工作環境出現了一線希望,期待企業能醒覺到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公司發展是共存共榮的。

  在美國,由於員工保險的保費和員工身心健康有直接關係,許多大企業會請職能治療師協助促進員工健康,以降低保費、提升產值及穩定人事流動。職能治療師可提供健康與安適(Wellness)的整體諮詢,包含:人體工學、工作與休閒、時間管理、壓力管理、人際關係⋯等,除了定期講座、職場環境評估、員工生涯輔導,員工只要感到有需要,甚至可以隨時按下桌面上的按鈕填寫評估表,再根據風險程度與職能治療師約時間進一步洽談。

  希望臺灣政府意識到員工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同時,職能治療師也有貢獻專業的機會。

第一屆工作生活平衡獎:
http://www.topwin.com.tw/balance/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光合] 兩岸醫療現況交流,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1122380236230&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與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部劉瑄主任同遊Pasadena City Hall,交流兩岸醫療現況。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光合] 鑑往知來,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0582440290224&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theater



  與UCLA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班張鈞萍學姊、施怡帆學姊討論臺灣醫療展望。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光合] 遠距醫療期末報告,

遠距醫療期末報告(Wellness Coaching with Telehealth)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29978943683907&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遠距醫療(Telehealth)的最後一堂課,是將老師和同學當作潛在投資者,報告新創事業的營運企劃。

  其實在一年多前,由於美國和臺灣醫療環境的差距,一直在思索如何本土化Lifestyle Redesign的服務模式。經過不斷修正與多方討論,這堂課的期末報告正好提供一個機會整理累積的成果,更棒的是,還有豐富創業實戰經驗的講師Tammy Richmond,提供企業診斷與市場評估,讓企劃有機會直接上路。

  戰戰兢兢地逐一報告潛在族群、市場分析、理論根據、服務流程⋯只見Tammy始終眉頭深鎖,緊盯著螢幕上的簡報,讓我很緊張是不是有什麼部分不周延⋯

  「Excellent!」不料才剛語畢Tammy就大為激賞,表示這是一個結構完整的Business Model,可行性很高,在亞洲也有很大的市場,她很期待明年邀請我在課堂上分享實務經驗,以及未來的進一步合作。

  Tammy的評語讓我受寵若驚,沒想到自己單純的想像竟然真的可以實現。「You are ready to go!」對著Tammy殷切期盼的目光,讓我感到自己有責任全力以赴。

  被啟發之後,就是行動了!期待回臺灣的開花結果!

[光合] 謝章優脊骨神經復健中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29743103707491&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下午至謝章優醫師的脊骨神經復健中心朝聖,深入了解三十多年美國醫療發展。

  謝章優醫師是臺大物理治療學系第七屆的資深前輩,赴美取得USC物理治療碩士後,基於秉持追求最高品質醫療的理想,在三年三個月內,以驚人的意志力密集完成脊骨神經科醫師及中醫師訓練,並整合三項專業,提供個案高成效的全人醫療服務。

  曾任華美脊神經科學會會長,獲獎、報導及演講邀約無數的謝醫師,言談中竟處處令人感受到親切樸質及虛懷若谷的風範,能向大師取經實是榮幸,此行獲益匪淺。

謝章優脊骨神經復健中心:
http://www.hsiehtherapies.com/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光合] 拜碼頭,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28337230514745&set=a.464978406850631.124262.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遲來的拜碼頭,與USC PT博士班廖子杰學姊談美國物理治療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