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光合] 麻豆親子館分享「托育人員專業訓練——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療育技巧」,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在麻豆親子館分享「托育人員專業訓練——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療育技巧」,當麻豆媳婦6年多了(忽然發現原來結婚這麼久),終於有回饋鄉里的感覺。
  
  我們談0-6歲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知覺、口腔動作、語言溝通、人際社會、生活自理⋯等各項能力發展,以及發展遲緩、異常時的促進技巧,尾聲也觸及感覺統合對孩子感官經驗、情緒行為的影響,不知不覺一個上午討論了好多內容。
  
  讓人感動的是,來參與的在地托育人員和家長對孩子的議題都很關注,令我不禁感到,孩子能在這麼用心的照顧者養育下成長,真的好幸福啊!
 
  很感謝麻豆親子館的細心安排,希望未來有機會能為在地的孩子、家長付出更多,讓孩子們在越來越美好的環境下長大。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光合] 斜槓職涯大解密——職能治療師 X 部落客,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受到高雄市後勁國中輔導室邀請,為國二全體學生分享「斜槓職涯大解密——職能治療師 X 部落客」,談談職能治療師的職務內容和自媒體經營,以及兩者如何創造專業加值與效益加乘的效果。
  
  以前講座的族群多是高中生、大學生、家長,年紀最小的則是學齡前的幼兒,專為國中生做公開演講還是第一次。考慮到國中生的發展階段,在講座中儘量設計「活動體驗」和「小組討論」,讓聽眾了解職能治療師和自媒體經營的生活樣貌。
  
  在職能治療師的介紹,我們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下從起床到上學的過程,思索自己經歷過哪些職能活動,比對自己和同儕的異同,並想像各種診斷的身心障礙者在同樣的職能活動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及如何克服?
  
  學生們真的好可愛,邀請三位同學上台,竟有眾多同學舉手主動想分享。當中有位女同學提到自己每天都要「開鐵門」,其他男同學紛紛起鬨笑稱她每天都「拆鐵門」,之後變成一個開玩笑的梗,不時拿出來說,讓我突然湧現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原來這就是國中生啊!」
  
  概述職能治療師在生理復健、生產性老化、心理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工作與產業、健康及安適的職務內容後,我們請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滿意度」,以0-10分評分情緒、財務、社交、靈性、工作、身體、學習、環境⋯探索生活各個層面的現況。
  
  有學生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是10分!因為每天好吃、好睡(台下大聲補充:「還有好拉!」然後笑成一團⋯),人生沒什麼煩惱,最大志願就是做環保來改善污染,真是太讓人羨慕的境界了。也有很害羞的學生,上台小聲分享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是4分,因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太好⋯同學願意在大家面前談及自己的人際困擾,讓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可嘉。
  
  而提到誤打誤撞接觸部落客的生活,成立「親子部落客研究社」,和一群媽媽上山下海,帶孩子四處旅遊、探險,反而是整場演講中,學生最專注的時候了!要分享哪些內容才會獲得關注,如何以部落客、IG客及Youtuber為業,是他們很關心的話題。後來聽輔導室的老師說,已經有許多學生平常就會開直播,經營自己的頻道,和同好討論怎麼增加點閱率,讓我發現這個世代真的和我們國中時好不一樣啊。
  
  講座結束後,和老師研究為國中生設計整合Lifestyle Redesign和自媒體經營的網紅營隊,感覺是很有趣的議題,很期待可以來玩看看!
  
  謝謝後勁國中輔導室的用心安排,讓我認識一群這麼活潑可愛的國中生,有機會能為孩子介紹職能治療專業及淺談自媒體經營,是很特別又難忘的經驗,祝福這群孩子們可以在青春年代活出精彩美好的人生!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光合] 多元平等環境之通用設計實務培訓,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42436902438101&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在成大的「多元平等環境之通用設計實務培訓」與職能治療學系、建築學系、工業設計學系師生分享「通用設計的源流與國內外發展」。
  
  這是一門難得有跨領域專業一同參與的通用設計工作坊,從同學們的互動中感受到大家的溫暖、開創性與同理心,期待未來有更多治療師與設計相關專業人員合作,推動公部門與產業的通用設計落實,讓更多元的族群的需求可以被細膩的關照到。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光合] 「2017 留學準備與國際趨勢分享會」小記,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24743990874059&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在「2017 留學準備與國際趨勢分享會」,和留學教育顧問Claire分享並討論個人的心態準備、選擇校系的多元因素、申請過程要注意的關鍵及海外就業考量⋯等,其實每一個主題都值得開一個完整的工作坊了!期待日後有更充足的時間來談談這些議題。
  
  同學有來自台北、桃園、新竹、花蓮、台南、高雄⋯等特地遠道前來參加,很多同學都很踴躍提問,並分享自己的留學準備及生涯規劃,學習的動機非常強烈,已具備留學很重要的特質「主動」!真是很棒的第一步!
  
  很感動看到有這麼多台灣年輕人認真培養自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相信因為有你們,台灣各項產業會充滿更多希望的!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光合] 主動學習,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41755345839593&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融合教育」中間下課的空檔,雖然提醒學生下課時可以自由運用,同學們還是蜂擁而上,踴躍地討論、書寫「下一堂課」的議題「幼小轉銜相關人員的考量」⋯
  
  「欸⋯現在下課了,你們可以做自己的事,待會上課再寫呀。」我有點疑惑,也不好意思佔用到同學的下課時間。
  
  學生自信滿滿地回答:「老師沒關係,我們已經想到答案了!」
  
  看到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也很有深度地從不同觀點探討議題,真的好感動!
  
  越接近學期末,越捨不得這群認真、可愛的學生了~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光合] 盲生體驗,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73215049360290&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上午的「早期療育實務」,讓學生透過小活動體驗盲生和協助者,探討視覺障礙幼兒的需求和教學方法。
  
  有些同學試著矇眼買販賣機的飲料、有些搭電梯、有些裝水壺⋯不一會兒,體驗的同學紛紛哎哎叫沒有安全感、不清楚方向、感覺隨時要跌倒⋯一起進行任務的小組成員雖然笑鬧著,但也很努力地找尋適切的引導方式。
  
  在活動後的討論中,同學主動歸納出視覺障礙孩子可能的表現有:高度倚賴聽覺和觸覺來辨認環境、方向定位上有困難、容易在陌生環境中感到焦慮、排斥精細動作的活動⋯等;而協助者需要以不疾不徐的語調提供明確的口語提示和肢體引導,適時停頓讓孩子做反應,盡可能在環境中規劃有觸覺回饋(如:點字、扶手、導盲磚⋯)和聽覺回饋(如:聲音提示冷熱水的飲水機、說明品項的販賣機⋯)。
  
  學生認真的模樣實在好可愛,尤其經過體驗式學習後自然流露的深刻體察,讓人很驚艷他們的高度同理心和聰穎,期待未來可以陸續被更多學生的展現所驚喜!
  
--
  
  對老師而言,雖然設計教學活動是不小的挑戰,但每堂課都可以在可愛的小朋友身上做實驗,觀察他們有趣的反應,也是挺好玩的!XD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光合] 討論式教學,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43638395651289&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從USC畢業後,非常懷念求學時主動參與的討論式教學——學生踴躍提出見解、甚至是挑戰老師,老師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師生彼此啟發、激勵。那時的學習是很充實的享受,一直好希望將美式教育帶回臺灣的課堂上⋯在第三堂課的今天,終於接近「學生的發言比老師多」的目標了!
  
  起初,同學都有點怯生生的,但拋出幾個切身的議題,同學們的討論都非常有內容,如「早期療育實務」的課堂討論:「如果你是家長/個案,你希望你接受的早療模式是多專業、專業間、還是跨專業?」於是,同學們展開專業間和跨專業模式的論辯,探索究竟是整合後的多方資訊來源或單一資訊來源,能對家長和孩子有最大益處;接續的「融合教育」課程延伸:「除了一般老師和特教老師,融合教育團隊其他相關成員還有哪些?」同學從警衛、廚工一直談到董事會對老師在教學現場執行融合教育的影響,同學多元而有深度的發言,讓人很驚喜南臺幼保的學生在豐富實務經驗下的省思。
  
  討論式教學不只是促進學生消化課堂知識並整合生命經驗,從教育的觀點重新省視職能治療,讓我也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很喜歡這種教學相長的感覺,期待這學期師生共同成長的美好旅程。
  
--
  
  照片是幼保系同學發想畢業後可能的出路,是不是很有創意呢?
  
--
  
  聊到各行業的待遇和升遷,渴望當家庭主婦的同學表示:「老公的薪水就是我的薪水,升遷管道是人妻、媽媽、阿嬤。」(超可愛的答案。XD)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光合] 南臺科技大學兼課,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30082690340193&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開學了!過去至多都是三、五天的工作坊,在緊湊扎實的步調中激盪一時的感動與激情;這學期在南臺科大開的六學分早期療育課程,則是細水長流的陪伴與情誼。
  
  課程剛開始,幼兒保育系的同學有如驚弓之鳥,個個躲在遠處觀察老師,被問問題時面面相覷⋯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師生互動,有些同學會主動分享在實習時遇到的親師溝通困境,有些同學表示很渴望觀摩特殊幼兒的問題行為處理,也有同學詢問能否學習更多理論基礎來加強介入的信心⋯
  
  由於經過眾多見實習的實務經驗,學生對學習目標設定很明確,我一方面感到開心,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要更努力備課了!新學期新身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