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光合] SAMHSA Wellness Model——大學生生活滿意度檢視,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10/12(二)早上是「我要好好生活——職能治療師的人生選擇」的第三堂課,繼防疫期間的遠距教學後,終於和學生在教室中見面了!一進教室就好熱鬧,師生感覺好像網友聚會一樣興奮,笑聲不絕於耳,和線上授課時只聽得到講師的聲音和學生文字回饋的安靜氛圍完全不同,真人互動果然還是比較有溫度!

  這堂課我們談SAMHSA Wellness Model,一開始的破冰,是請同學們描述自己的生活現況,以及在紙上描繪理想的生活。在交流時,發現大多數同學對於剛開學的空白時間較多感到悠閒,但隱隱對未知的未來有點心慌,理想的生活圖像大部份都是舒適自在的生活方式,有些同學則希望能積極工作和理財,立下千萬存款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班同學有9成左右是住宿舍或在外租屋,正在體驗離家的獨立生活,要規劃自己的時間、照顧自己的起居以及學習在陌生城市的交通方式⋯面對人生中的重大轉銜,是很適合以Lifestyle Redesign協助大家的好時機。

  在介紹完SAMHSA Wellness Model的源流與內涵後,我們邀請同學以0-10分評估自己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情緒、財務、社交、靈性、工作、身體、學習、環境⋯等面向。很有趣的是,雖然同學在稍早分享生活現況時,都覺得現在的步調很輕鬆,甚至用「耍廢」來形容,可是生活滿意度普遍是6-7分而已,不能說是非常滿意,有些同學認為這和大學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有關,需要更多的探索才能讓生活更接近想要的樣貌,隨即與小組伙伴來討論本學期的生活目標與行動計畫。

  在課堂後,意外地有許多有意思的師生討論,像是:

  「我覺得我的同理心可能有點過度,很容易同情別人,這樣適合當治療師嗎?」

  「如果我希望更了解職能治療,可以看哪些書或是見實習呢?」

  「我有國際志工的服務經驗,想要撰寫職能治療師服務育幼院的專題,不知道可以從哪方面著手?」

  「我的個案這學期想以生活型態介入的方式來進行職涯探索,我沒有臨床經驗,會不會沒辦法做好治療?」

  我們很驚訝學生在大一上學期就可以提出這麼有深度的議題,展現了對職能治療專業的興趣,以及看重治療師本身的影響力,真的是很有洞察力的一群準治療師,相當令人期待同學們在大學四年中的成長。

  回想起黃百川教授在規劃這門選修課時,提到我們自己過去在養成過程中,大二、大三要承擔繁重的基礎醫學和專業課程,接著就進到挑戰極高的大四實習,其實大一時很需要賦予這段辛苦的歷程意義與價值,才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高壓學習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這門課程的設計希望能協助學生從生活中體驗到職能治療對生命的療癒,進而對專業產生認同感。從學生們每一堂深入的反思和回饋中,可以預見到百川教授用心種下的種子,即將在未來的學習旅程中萌發,而我何其有幸能扮演當中的養份之一。

  與黃百川教授的合作,讓我對自己的求學和教學過程持續有許多省思,如果我們在投入專業之前,能夠真心體會到專業對自助助人的價值,整個專業或許會有更大的力量帶給社會正向影響,期許我們能夠運用臨床所學和生命歷練為職能治療教育有所貢獻!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光合] 如何運用音樂律動開發幼兒大腦潛能,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10/7(四)早上和麻豆區親子悠遊館合作一場線上講座「如何運用音樂律動開發幼兒大腦潛能」,原本以為是地區性的小講座,沒想到在幾個小時內有1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家長報名,地區包括: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屏東⋯等,當中還有許多音樂老師,看起來大家對這個議題都非常感興趣呀!

  會想談談「音樂」這個議題,是因為以前在做多元智能的資料整理時,覺得邏輯數學、語文、自然觀察、空間視覺、肢體動覺、人際、內省⋯這些能力在每日生活中都會用到,但生活中似乎沒有音樂,也不會怎麼樣?

  疑惑地詢問幾位音樂系教授和音樂老師,音樂對他們來說代表什麼?得到了「音樂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這樣有份量的答案,令我很好奇音樂對學習的重要性,一查研究文獻後驚為天人,大幅改變了我對學習音樂的想法,很期待分享給更多家長。

  不是音樂治療師,也不是音樂老師的我,在這場講座中是從職能治療師的角度看待「音樂」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整理近代科學實證中有關音樂對學習的影響,可以說這場講座就是音樂如何開發孩子大腦潛能的實證懶人包吧!

  在開場時,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回顧一下近期做了哪些和音樂相關的事,許多成員都回覆是放孩子的兒歌、帶小孩帶動跳⋯等,具音樂老師背景的媽媽則是很多元,包括:練琴、唱歌、創作、聽音樂⋯等,看起來除了音樂相關專業人士,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因為小孩而和音樂有關係。

  再來我們請爸爸、媽媽回想對「學音樂」的印象,有些人表示輕鬆、有趣又紓壓,也有人覺得很困難、很辛苦、永無止盡,感覺大家的學習經驗都很不一樣。於此我們先賣個關子,引導大家反思,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學音樂有這麼不同的感覺呢?

  在接續的TED影片中,談及聆聽音樂和演奏音樂對大腦各區的高度活化,等於是幫整個大腦做運動!另外還有非常多「學音樂」可以促進智力、語言、數學、專注力、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學業表現、成長型思維⋯等能力的實證研究,讓人很驚訝音樂有這麼神奇的魔力。

音樂與大腦的關係
https://youtu.be/R0JKCYZ8hng



音樂與大腦神經科學
https://youtu.be/MZFFwy5fwYI



  關於音樂可增進數學能力的研究,有音樂老師提出異議,她認為自己和音樂班同學都超怕數學,音樂怎麼會對數學能力有幫助呢?仔細探究下,我們發現音樂當中的音高、音色、節奏、旋律⋯等, 處處都有數學的蹤跡,甚至黃金比例可以應用在樂曲結構,以及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純律⋯等,都顯示出數學與音樂密不可分。這才發覺音樂老師的數理資質應該是很好的!但成長過程花了太多時間在練習演奏,缺乏數理學習的經驗,這也提醒了所有家長營養均衡的學習和職能平衡的重要啊!

  在情緒方面,從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希臘人就有以音樂來做治療的紀錄,和中國《禮記·樂記》記載音樂可以調和血脈,可以知道人類運用音樂來調控身心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音樂可以承載豐富的情緒,在研究中,學音樂的孩子比沒學過的孩子更有同理心和情緒理解的能力,也會展現助人行為,而進行團體音樂課時,孩子的攻擊性也會下降⋯這些實證讓家長聯想到在生活中實際的應用—— 小孩吵架時可以放輕音樂幫助他們平靜、媽媽心情鬱悶時也可以放喜歡的歌曲來促進多巴胺分泌,真是舉一反三!

  既然知道學音樂對身心發展都有好處,那要怎麼引導孩子學音樂呢?我很認同世界頂尖樂手Victor Wooten的理念——學音樂就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孩子不需要先學會ㄅㄆㄇ才會說話,而是在生活中牙牙學語,在嘗試與錯誤中,漸漸能與成人對話,再來學習規範,而學音樂也是一樣,不需要一開始設下太多規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地接觸和使用。這些話由自小在音樂世家成長的Victor Wooten所提出,特別有說服力。

音樂是一種語言
https://youtu.be/3yRMbH36HRE



  回想我自己小時候學鋼琴、長笛和打擊樂的過程,如果課程是從樂理、指法等規範開始,我通常上幾堂課就拒絕再繼續,而課程內容如果是從欣賞音樂、玩音樂遊戲來誘發興趣,自然會愛上音樂,甚至自己會自發性地玩樂器想要模仿美妙的旋律。在小福寶身上,我們也發現,不要設標準答案,讓孩子探索和玩各種聲音,他自己主動就會想學習樂器了!

  音樂同時也是很好的學習媒介,我們舉出數個可以增進孩子認知、語言、人際社會能力的居家音樂遊戲,協助家長有執行的方向,可以自行在網路上搜尋適合的活動,平時和小寶貝一起玩。

  講座後,很多爸爸、媽媽興奮地說:「沒想到音樂對孩子的潛能開發這麼有幫助,有想幫小孩找音樂課的衝動!」更感動的是,有音樂老師私訊回饋,這場講座改變了她對音樂課程的看法,未來的入門課程將會從嚴格的要求改為以音樂遊戲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身為節奏感不好,也非音樂專業的我,可以藉由實證研究的整理,促成大家對音樂有更多的認識和學習音樂的動機,實在是非常榮幸!會後也在爸爸、媽媽們的提議下,成立一個跨縣市的科學實證教養社群,大家互相交流有科學實證的育兒方式,從美好的緣份開始,再續自主學習的精神。期待我們的學習,都會成就一個個快樂、聰慧的孩子。



【回顧在育達科大幼兒保育系的教學紀錄⋯】

音樂律動應用於認知教學活動設計
http://chieh-wei.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音樂律動應用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http://chieh-wei.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3.html

音樂律動應用於情緒社交教學活動設計
http://chieh-wei.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