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光合] 品牌經營管理@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管理學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感謝張雁晴教授邀請,3/30(二)至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管理學」課堂上分享「品牌經營管理」。

  其實在和行銷業界的朋友交流學習後,真的覺得「品牌行銷」是高度專業的一門學問,我自己也正在努力中,但還是可以從自費醫療和Lifestyle Redesign的角度來和同學們淺談。

  我們從2020年世界前10高價值的知名品牌來討論,我們對這些品牌的印象是什麼?像是:Amazon、Apple、Google 、Facebook⋯等,或是常見的:麥當勞、星巴克⋯他們是如何以服務、產品、故事、色調、視聽嗅觸味⋯等來建立我們心中對這些品牌形象的感受和信任?

  淺談品牌概念及醫療人員適合的服裝穿搭後,我們讓同學以「找出自己的關鍵字」和「1分鐘自我介紹」的小組活動,透過覺察、述說和他人回饋認識自己當下的個人品牌形象,再以「品牌密碼」的利益、定位、風格、使命、願景、價值,精心規劃自己想對外呈現的個人品牌以及品牌經營行動計畫。

  有同學被票選為本日最有印象的個人品牌,原因是:「他講話很有趣,讓人很想繼續聽下去。」也有同學從他人回饋中,發覺大家對他的認識並不是他對自己的認識,有更多面向想要讓大家發現。

  「知道你是誰」是品牌的重要內涵,怎麼自我探索、覺察、設計⋯到實踐,讓品牌「表裡如一」,展現我們希望他人感受到的真實樣貌,是需要用心規劃的。

  很喜歡和大學生討論人生經驗,這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年輕了一些,也會想著自己在相同年紀時,如果做了哪些不同的決定,會有哪些不同的學習。

  從信義區自費治療師到偏鄉教育工作者,是角色和價值觀上的巨大轉變,在談著品牌概念時,我自己也在自省著有好多要調整的地方,很感謝雁晴教授和學生給我教學相長的機會!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光合] 順應天賦氣質,智慧適性教養@臺北市私立三民幼兒園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從台南快閃回母校臺北市私立三民幼兒園和家長分享「順應天賦氣質,智慧適性教養」,從九大氣質向度分析孩子的需求,以及父母氣質和孩子氣質適配性對教養和孩子自我概念的影響。

  雖然回母校很多次了,但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也上了幼兒園,感觸特別不一樣,這次拜訪彷彿看到自己兒時的生活痕跡,周遭環境有著小小的自己扮家家酒、堆沙堡、觀察動物⋯的疊影。走在民生社區的林蔭街道上,經過曾經住過的老家、此生過的第一條馬路、第一個玩耍的公園⋯憶起被愛悉心澆灌的童年,心底滿是暖意,短短幾年卻是一輩子的深刻。

  和恩師游玉燕園長聊起教育現場,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潮流,如:蒙特梭利、華德福⋯也都有各自的追隨者,三民幼兒園從1983年至今則是都以「情緒、專注、獨立、快樂」為教育願景,樸實無華的幾個字,成就孩子身心靈的豐富內涵。生活導向的教學,和近期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不謀而合,是從 戴美釵 園長奶奶創校時就已經有的智慧遠見。

  在講座中,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參考九大氣質向度畫出自己的孩子,並透過小組分享孩子的樣貌,讓感覺更深化。爸爸、媽媽們展示作品時,都會羞澀地謙稱自己畫的不好,但充滿愛的筆觸和生動的形容,讓可愛的孩子們在紙上活靈活現,真的是好有趣啊!很期待家長回家後藉由作品和孩子們討論對彼此的認識。

  我們比對親子的氣質異同,談氣質適配性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影響,請家長覺察自己的氣質是如何左右日常對孩子的評價,很多爸爸、媽媽露出深思、甚至是懺悔的神情,原來我們這麼常不經意地「用自己的標準」給孩子下評語。

  園長的結語為今晚劃下圓滿的小結:「氣質沒有好壞,當看見親子的不同時,我們可以『欣賞』孩子的獨特。」

  三民幼兒園是我人生重要的起點之一,期盼我們與孩子一同學習的累積,都將轉化為溫暖社會的力量。

[光合] 從遊戲治療觀點談0-6歲嬰幼兒玩具挑選策略,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3/18(四)在麻豆區親子悠遊館分享「從遊戲治療觀點談0-6歲嬰幼兒玩具挑選策略」,是介紹遊戲治療選用玩具原則,以及現場實作適齡適性玩具挑選,為親子館現有的玩具做一次各類別的盤點。

  在開場時,我們請每一位媽媽挑選一個兒時喜歡的玩具類型,談談自己都怎麼玩,這類遊戲帶來的影響。

  在挑選玩具時,有媽媽提出世代差異的發現,年紀較長的媽媽在小時候幾乎沒有現成的玩具,都是用自然或環保素材(如:樹枝、石頭、樹葉、瓶罐⋯)自製。而年輕媽媽的玩具很多元,遊戲大致分成靜態和動態兩類,大約有半數媽媽很喜歡看書,培養了長大後廣泛閱讀的習慣,而另一半的媽媽從小就喜愛戶外運動,現在也經常帶著孩子出門活動,明顯有勻稱的體態。

  延續自己的生命經驗,接著討論自家孩子的玩具選擇和遊戲方式時,媽媽們意識到抓周除了趣味外,也是有其意義,孩子的遊戲偏好則似乎和未來的職涯有所關聯⋯讓大家更看重孩子們的遊戲了。

  經過簡單的遊戲治療引導練習,我們邀請媽媽們參考常見的遊戲治療玩具種類,如:創造類、戲劇類、撫育類、攻擊類⋯為親子館做玩具盤點。只見媽媽們專注地在館內一一巡視及作筆記,畫面好像眾多評鑑委員在考核,如果不說是課程,看起來還以為是親子館如臨大敵了呢!

  以「遊戲治療」觀點審視過玩具後,加碼請媽媽們以「多元智能」和「兒童發展」確認玩具的多樣與適齡。有媽媽回饋活動中的省思:孩子的玩具選擇就像飲食一樣要營養均衡,不是每次都讓孩子進玩具店自己挑選,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選擇玩具的策略,有目標地購入需要的內容,或是採聰明、省事的做法——來親子館玩。

  從職能的角度來看待「遊戲」對兒童發展、興趣專長、職涯探索的影響相當有趣,期待和媽媽們在討論與實作中的發現,都可以讓孩子們家中的遊戲環境成為成長重要的養份。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光合] 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促進發展的教玩具,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3/16(二)和麻豆區親子悠遊館合作的志工培訓「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促進發展的教玩具」,是協助志工具備0-6歲兒童發展里程碑概念,以及分類不同年齡層教玩具的實作課程。

  我們大致做0-1歲、1-2歲、2-3歲、3-4歲、4-6歲的分區後,請媽媽志工將社區民眾所捐贈的玩具依照發展年齡做分類,沒想到大家駕輕就熟地完成了!只有少部分需要引導尺寸、材質、功能及孩子發展狀況的對照。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和同學們拼命背誦兒童發展里程碑的畫面,還有過去教授幼兒保育系,學生面對龐大資訊量的無力感。

  原來拉拔孩子長大的歷程,不知不覺成就了媽媽們內建的兒童發展知能,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透過教玩具分類重溫發展里程碑的媽媽們,對每個年齡段想必都有著愛的記憶吧!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光合] 家庭關係工作坊——處理差異和衝突,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家庭關係工作坊」的第二堂課,我們探討的是「處理差異與衝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看見兩性的不同。

  在課程的開始,我們邀請學員分享上週作業——愛情銀行的「存款練習」,大部份學員的伴侶第一時間收到感恩和讚美都感到驚訝,接著疑惑是不是學員發生了什麼好事或壞事,經過說明才開心地收下。這讓我們意識到正向互動在婚後的親密關係可能真的很罕見,需要經常練習。

  有媽媽分享:「我只是跟老公講幾句稱讚的話,接下來幾天他都會主動幫我做事,看來要常常存款啊!」

  也有媽媽表示近期經常和老公爭執,關係降到冰點,因為要做作業的緣故才不得不感謝老公,沒想到老公很高興地給予正面回應,連一直因爸媽爭吵而焦慮的女兒看見這幅難得的溫暖畫面,也感動地主動親親抱抱爸媽,說:「爸爸、媽媽,我好愛你們!」應該是期待父母破冰很久了。

  種種回饋都讓我們有感而發,在化學作用的激情褪去後,夫妻關係真的需要用心經營來維持。

  在開放性討論男女的差異時,很多媽媽都提到老公很多時候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需要明確的指令才會動作,例如:孩子哭了,不會主動泡奶、換尿布;看到水槽堆了一堆碗不會主動洗⋯讓她們碎碎念到很煩躁。在我們從臨床科學實證,直接看到男女先天在大腦結構、功能上的差異後,有幾位媽媽開始反思:「會不會是我們覺得老公應該要做我們認為該做的事?但其實我們的要求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

  我們透過肢體動作體驗五大衝突模式,如:指控型、討好型、電腦型、小丑型、真誠型,學員覺察到彼此的衝突模式是如何影響著親密關係,發現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及對伴侶的關愛可以減少衝突的強度,甚至避免許多衝突的發生。

  每一次的工作坊,都會因為成員的不同,而有不同生命經驗碰撞的火花。與其說是課程內容帶給大家收穫,不如說是每個人真誠分享愛的各種樣貌,從互相學習中送給彼此珍貴的禮物。

  期待每一堂課,我們在關係當中的新發現,學會經營並享受活在愛中的幸福。

[光合] 家庭關係工作坊——探索彼此愛的語言,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繼2020年下半年的教養工作坊後,2021年上半年,我們以Lifestyle Redesign來帶領「家庭關係工作坊」,看到日常職能活動與親子關係、家庭關係的關聯,促進對生活的覺察與正向改變。

  我們從親密關係評估,了解自己與伴侶內在的深層需求與需要經營的生活領域,從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探索彼此愛的語言,與伙伴進行愛情銀行(Love Bank)存款練習,透過持續自我提醒和刻意經營將「感恩」養成生活中的一部份。

  雖然2/24(三)是第一堂課,也有許多新朋友,但媽媽們的真誠敞開和信任程度遠超乎我的預期,有提及與先生嚴重的感情裂痕、婚姻諮商的心路歷程、教養發展遲緩孩子對夫妻關係造成的壓力⋯等,大家帶著相似或相異的議題而來,卻都能在團體中互相同理、扶持,還超展開地探討彼此性關係上的現狀與困難,真的是很棒的開始!

  對媽媽來說,要連續六週週三都一大早趕著送小孩後再趕來上課,以及帶著0-3歲的小小孩上完2小時多不間斷的課程相當不容易,上課時的認真投入也令我非常感動。而10位媽媽中,有3位是特地從台南市區來到麻豆參與,達到了協會成立的目的之一——透過城鄉交流促進雙向學習,是意外的小小里程碑。

  有些媽媽有感而發:「比起在公園裡,和朋友一起罵老公,這樣有建設性的討論感覺更充實,更有一起往前邁進的感覺。」對這個工作坊是很好的註解。好期待未來六週,我們一起展開的幸福旅程!



【110年度春季-家庭關係工作坊】

時間:2/24-3/31 每週三上午9:30-11:30,共6次課程(須注意唯有3/11為週四)
地點:麻豆親子悠遊館(麻豆培文國小內)

授課方式:
具早期療育、家族治療、催眠治療實務經驗及幼兒保育師培背景之專業講師,以美國南加州大學所授權之Lifestyle Redesign®為介入技術,帶領小團體深入探討親子關係與家庭關係。

目標:
1.協助學員了解基礎家庭關係知能。
2.促進學員覺察平時與家人互動方式與專業模式的差異。
3.依據各家庭現況輔導訂定適合的個別化關係促進計畫。

內容:
  根據實證研究,從18個月大孩子的依附型態可以預測18歲以後的親密關係。換句話說,原生家庭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今天的婚戀關係與人際關係,而打造孩子原生家庭的我們,也正在影響孩子往後的幸福。

  要如何看清自己的家庭關係,透過修復來圓滿自己,同時圓滿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將會在安全、信任的團體中一起探討喔!

效益:
  學員可了解具研究實證支持的互動方式,有效經營良好家庭關係。

講師: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課程主題:
2/24(三) 探索彼此愛的語言
3/3(三) 處理差異和衝突
3/11(四)認識原生家庭的影響
3/17(三)依附型態與親密關係
3/24(三)情緒調節與關係修復
3/31(三)在衝突中尋求雙贏

主辦單位:北門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麻豆親子悠遊館、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現任》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創會理事長
臺灣非營利組織領導力發展協會 理事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顧問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督導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顧問
臺北市三民幼兒園 顧問
USC Ambassador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 職能科學暨職能治療研究所 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

《證照》
考選部醫事人員專技高考職能治療師高等考試及格
美國南加州大學 Lifestyle Redesign®、體重及糖尿病管理、慢性疼痛及頭痛管理、創造生活平衡之生物心理社會面專業認證
美國諮商師認證委員會 全球職涯發展師(GCDF)
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NGH) 催眠治療師
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親密之旅:愛家婚戀情商與自我成長課程 初階、進階帶領人

《經歷》
南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兼任講師
臺北市凱薾診所 顧問
臺北市祐生復健科診所 顧問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 論文審查委員
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暨兒童發展中心 職能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系統 巡迴職能治療師
臺灣幸福家庭職能發展協會 創會執行秘書
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 催眠治療師

《授課》
曾受邀至大學(臺大、成大、長庚、長榮、中原、中山醫、中國醫、高醫、義守、北科大、南臺、育達、USC)、企業(吉田建設、華康、港都貝殼窩、貝殼食堂)、教育體系(台北市教育局、北一女、後勁國中、太平國小、三民幼兒園、福林幼兒園、AKHO、EducationUSA Taiwan、南瀛 / 麻豆 / 佳里 / 善化親子館、政大書城)、醫療體系(衛福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北市衛生局、麻豆新樓、高雄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凱薾診所、如康物理治療所、愛迪樂)、宗教團體(士林真理堂、士林耶穌君王堂、洛杉磯天仁佛堂、育麟書院)、扶輪社(臺北市雙溪、高雄市港都)、非營利組織(復健醫學發展協會、臺灣醫事繼續教育學會、中華健康促進暨兒童發展專業協會、社造學會、崇禮文教、向上、雙福、利伯他茲、臺北YWCA、北投文化、天使心、伯利恆、環境友善種子、八德榮家、成都伊甸、成都雲公益)等單位演講,及擔任電視節目專家來賓。

《專長》
兒童發展、親職教育、生活型態再設計、全球職涯發展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光合] 「成大單車節」之Lifestyle Redesign淺說與實務培訓,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來到成大職能治療學系為大一至大三學生談「Lifestyle Redesign淺說與實務」,以前曾進行多場Lifestyle Redesign培訓,但這次特別令人興奮!因為工作坊產出的成果將在「成大單車節」讓高中生、家長和民眾做實際體驗,協助社會大眾親身感受到「職能治療」的核心概念,真是太好玩了!

  3小時工作坊從白天進行到晚上仍讓人意猶未盡,學生參考SAMHSA Wellness Model,透過體驗「大學生生活滿意度評估」和「學習型態自我評估」,舉一反三設計成「高中生生活滿意度評估」,內容包括全體一同發想與高中生息息相關的各生活領域:學習、生涯、課外活動、人際、家庭、休閒、健康⋯等,並根據各個領域延伸出圓餅圖、座標軸、心智圖、繪畫、牌卡、學習單⋯等方式促進覺察與反思,領悟能力和實作能力相當令人驚嘆!非常期待這些優秀的準職能治療師的表現。

  2/27(六)-28(日)歡迎大家來「成大單車節」的職能治療學系攤位,從生活的觀點為自己做健康檢查哦!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光合] Lifestyle Redesign於台美之多元發展,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於成大職能治療學系分享「Lifestyle Redesign於台美之多元發展」,介紹USC Occupational Therapy Faculty Practice在醫療及社區各族群的Lifestyle Redesign個別治療及團體治療實例,以及我個人6年多來在台灣的本土化應用。

  在講座一開始,我們請同學小組討論:「如果明天開始,你可以過著理想中的生活,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有同學想騎重機環島擔任旅行治療師、或每五年搬一次家看看不同風景、或想要有充足的睡眠和被動收入⋯各式各樣的美好畫面,描繪了每個人渴望的生活方式豐富多樣。

  再來介紹USC OT在各領域的Lifestyle Redesign應用,醫療相關領域如:體重管理、壓力管理、疼痛管理、癌症、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戒菸、戒酒⋯也有探討不同族群的議題,如:大學生、ASD成人、退伍軍人⋯雖然可以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但核心都是一樣的——協助個案覺察理想和現實的差異,並自主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從2014年返台後,不同國家生活和身分的轉換、從都市搬到偏鄉、以至小產、懷孕、育兒⋯等,那些轉銜過程中曾經的淬煉都成了治療師邁向成熟的重要養分,我們應用Lifestyle Redesign在:

台北市社區關懷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
兩岸社區健康促進專業人員培訓
退休長者生活安排
醫美個案身心靈美容
家長成長團體
教養工作坊
青年職涯諮詢
留學生活輔導
更生人生活重建
企業員工職涯教練
企業員工健康促進
⋯等等。

  說著每一次陪伴不同生命的歷程,成長的感動總是滿溢,由衷希望每一位職能治療師,都能運用Lifestyle Redesign在各種場域,讓社會大眾能夠親身體會職能治療的核心價值。

  課後學生的提問很有深度,像是:

  「OT以外的專業人員也可以學Lifestyle Redesign嗎?」

  「老師是如何連結到健康和亞健康的多元族群?」

  「老師應用的領域大多在社區,醫療院所可以怎麼應用Lifestyle Redesign呢?」

  「除了修習Lifestyle Redesign專業認證課程,要怎麼透過實務演練才能融會貫通Lifestyle Redesign的心法?」

  認真探究這些議題的同時,讓我感受到彼此對專業實踐的熱情,好期待未來還有更多機會和這些有熱忱的準治療師互動,一起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正向改變!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光合] 認識兒童氣質,有效因材施教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和「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及「臺南市麻豆區親子悠遊館」合作的「親職教養工作坊」,第二堂課是「認識兒童氣質,有效因材施教」,幫助家長針對孩子的氣質適性化教養。

  我們在課前邀請媽媽們在課程Line群留言描述孩子的個性,並填寫氣質量表來比對孩子的「活動量」、「規律性」、「趨近性」、「適應性」、「情緒本質」、「注意力」、「堅持度」、「敏感度」、「反應強度」各向度在常模中的位置,更客觀了解與同性別、同齡孩子的差異。

  在工作坊一開始,我們請每位媽媽畫下自己孩子的樣貌、特色、穿著、喜好⋯盡可能呈現孩子的所有細節。看著心目中的小可愛躍然紙上,分享孩子日常的點點滴滴,感覺對孩子的認識又更深刻了!回家後還可以和孩子討論畫像,協助形成自我概念,孩子或許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回饋,促進彼此更深入的認識。

  隨著團體的信任感逐漸凝聚,我們一一探討氣質的九大向度,像是:「活動量大的孩子可以做哪些運動來充份放電?」「害羞慢熟的孩子在轉換至新環境可以如何預告?」「孩子上課如果反應不好,怎麼決定要繼續上下去還是放棄?」「帶反應強度大的孩子去餐廳用餐要做什麼準備?」⋯藉由大家分享不同的生命經驗和腦力激盪,我們互相回饋、支持,使得應對育兒挑戰的策略更豐富,媽媽不再獨自承受困境,而是一個跨專業團隊作為後盾。

  到了工作坊尾聲,我們比較父母的氣質和孩子的氣質有何異同,發現我們很容易以自己舒服、習慣的方式教養,但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導致親子間產生衝突,事實上應該要針對孩子的實際需求做調整。

  整個過程中,看著媽媽們邊顧嫩嬰、哄睡、換尿布,還繼續認真聽課、討論,排除萬難都要為了孩子學習的態度,讓我真的好感動!很希望我們的成長能適時提供孩子需要的支持!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光合] 音樂律動應用於情緒社交教學活動設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在育達幼保的最後一堂課談「音樂律動應用於情緒社交教學活動設計」,我們讓學生實際體驗不同音樂帶來的身心反應,並舉出許多音樂影響情緒行為的醫學實證,強調音樂律動可以活化大腦各區增進學習效果,在各個段落演示相關教案。結合醫療、教育、心理觀點的討論,相當有趣又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我也曾自己一人帶小福寶去講課,但大多是1小時以內的講座,這次是第一次挑戰帶著孩子連續講課4小時,雖然很期待和小福寶的新體驗,但還是隱隱有些心驚膽跳,不確定小子會不會有什麼突發狀況。

EducationUSA Taiwan留學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03943502954104&set=a.988570391158094.1073742013.100000154267360&type=3&theater

  作為小旅伴,小福寶其實蠻稱職的,會主動分擔行李、搶著幫忙付錢和刷悠遊卡、按電梯樓層、勤奮地小跑步跟著我趕路⋯讓整個旅途輕鬆不少。

  小福寶經常會在身邊的事物中找到樂趣,像是:地上的落葉被風吹起來,會發出沙沙的聲音;草地上的綿羊裝置藝術,高高低低坐起來不一樣;長長的水管放在鼻子上,就是一頭大象了!⋯他的目光引導我的感官隨之放大,使得原以為熟悉的景象,增添了許多新奇的發現。

  但作為小助教⋯即便上課前已讓小福寶吃飽喝足,也到洗手間排空,結果才剛開始上課就三次嚷著要尿尿,只好趁著讓學生反思、討論的空檔拎著他狂奔往返,真是對學生很不好意思。幸好後來小福寶只是在人群中穿梭、玩耍,也會在學生試教時加入遊戲,後續一切都還算順利。

  育達幼保的學生真的很愛孩子,在下課時主動設計遊戲和小福寶玩,上課時的試教活動也都盡可能找小福寶互動,眾多關注的眼神裡滿是疼愛,讓原本就喜歡大姊姊的小福寶,幸福感加乘了好多倍。

  充實的下午,令小福寶一上接駁車就睡翻了⋯抱著他趕高鐵,我的滿足感和他的重量一樣沉甸甸的。

  感謝鄺靜辰教授的用心安排,讓我認識這群未來優秀的好老師,也謝謝學生在課程中的投入和對小福寶的照顧,最後要謝謝小助教的耐心,陪伴媽媽講課4小時不是件容易的事。小福寶很想念溫柔的姊姊們和教授,學生也熱情回應要來麻豆找我們玩,期待有機會再溫暖相逢。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光合] 含飴弄孫顧健康,祖孫共學更長壽!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今晚和 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合作「含飴弄孫顧健康,祖孫共學更長壽!」的工作坊,分享了祖孫共學對長者健康促進的相關實證研究、世界各國的祖孫共學案例及台灣本土社區案例。

  從報名資料來看,這班學員的出生年次從1980、1970、1960、1950都有,再加上3y8m的小福寶,真的是橫跨各個世代的一班,學員的互動本身就是「青銀交流」了!

  我們從美國國家科學院和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談起,都提到寂寞和獨居會大幅增加長者死亡風險,而著名的Berlin Aging Study 長達19年的追蹤研究顯示「幫忙帶孫」和「樂於助人」的長者,平均壽命明顯高於「孤獨」的長者(分別是結案後10年、7年和4年) ,以實證說明長者與社會連結及照顧晚輩對健康的益處 。而University of Oxford對於1596名小孩的訪談研究,也證實祖孫感情良好,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正面影響的。

  接著分享不同國家「青銀共居」的模式:荷蘭Deventer的養老院 Woon- en Zorgcentrum Humanitas Deventer ,學生只要每個月能與長者住戶當30小時好鄰居,就可以免費住宿;德國 Generationenkult-Haus 公寓,在交誼廳提供免費零食和飲料鼓勵青銀交流,一起以藝術品妝點公寓走廊;美國 Judson Manor 安養中心讓音樂學院碩士生以辦理音樂會、藝術治療作為條件,免費入住飯店級的精緻套房;東京文京區 街ing本郷 鼓勵擁有私宅的獨居長者,以免費或便宜的租金提供房間給到東京唸書的學子;台灣的「9floor 玖樓共生空間」則是翻修長者房東的空間,邀請青年以較平價的租金入住。即便文化背景不同,在各國的青銀共居經驗中,長者和青年可以成為好朋友,相互學習知識和經驗,也能彼此扶持。

  在台灣的「祖孫共學」實務中,有明新科大學生為竹北長者開班教授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屏東縣佳冬鄉石光村的「老頑童行動歌舞劇團」,讓國中生及長者公益合演戲劇。我個人有幸參與的「祖孫共學」計畫,則有2015年與 北投文化基金會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所合作的長者「樂齡健康學堂」,到2019年至今與 麻豆新樓醫院 合作的失智症長者「 麻豆新樓樂智學堂」。

  這幾年投入社區健康促進的工作,小福寶可以說是在「祖孫共學」裡長大的!有趣的是,為長輩上課上這麼久,失智症長輩始終記不得我的名字,卻清楚記得小福寶的小名、年齡和喜好,每次祖孫共學都會主動準備大把的零食塞給孩子們,在真心陪伴中,長輩延緩退化、孩子快樂成長!每次上課都是幸福滿滿的畫面!

  在課程尾聲,我們邀請學員討論祖孫共學優缺點,學員表示祖孫彼此都需要愛與陪伴,長輩藉此可以有被需要的感覺,對身心健康都有益,但要很留意時數不能太長,以免超過負荷造成壓力;孩子則能夠被全心全意陪伴,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並從長輩的生命經驗中學習,可也要小心避免長輩溺愛而被寵壞。

  最後,我們嘗試運用在地資源,一同找出適合在地的祖孫共學模式。有學員興奮地提出社區長輩曾與幼兒園合辦搓湯圓,隔代互動的趣味回憶,其他發想則有經營學生宿舍、長者擔任弱勢兒少機構志工、受訓過的長輩在親子館提供臨托服務...等等,展現「青銀共創」的創意無限。

  雖然是分享實證和各國經驗,我也從學員的討論中學到很多。課後,有位對隔代教養很有感觸的長輩學員認真地私下告訴我:「老師,我看過很多像妳這樣書念很高的媳婦,都會在長輩帶孫時產生衝突,如果要化解,一定要記得『感恩』。」長輩果然很有智慧,一針見血的提醒,讓我再三反省自己的家庭關係。

  今晚跨世代的討論,在感動與創新的激盪中,劃下美好的句點。也發現原來自己和孩子不知不覺已參與「祖孫共學」一段時間,有機會為這些年來的心得做梳理,是很充實的感受,期待未來參與的每一個有意義的社會創新計畫。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光合] 如何根據兒童發展里程碑,設定孩子的學習目標?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一直很想運用「兒童發展」和「Lifestyle Redesign」帶領一系列的帶狀家長成長團體,終於在 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 及 臺南市麻豆區親子悠遊館(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社團法人臺南市心技能全齡學習推廣學會辦理) 的支持下促成了!

  11/4(三)至12/9(三)的每週三早上,共有6次工作坊,我們邀請對教養課程有興趣的媽媽投票決定想探討的議題,依據近期孩子的需求客製化工作坊內容,包括:發展里程碑、氣質、感覺統合、遊戲治療、專注力和人際關係。

  依照過去親子活動比親職講座熱門的狀況,我們原以為在台南溪北的親職工作坊很難開得成,沒想到報名的媽媽約有15-20人,後續時常也有轉介紹的媽媽詢問,原來願意精進教養技巧的媽媽還是蠻多的!

  我們在11/4(三)第一堂課前,請媽媽們在課程Line群留言描述孩子的發展狀況和想在工作坊中探討的議題,發現大多數媽媽都是對孩子的人際衝突較關注,接續請媽媽回傳「零歲至六歲兒童發展篩檢量表」和「幼兒多元智能量表」,作為上課討論的素材。

  工作坊當天,我們以漣漪卡讓媽媽自由聯想與孩子有關的意象,成員互相了解彼此的背景後,正式進入主題,引導媽媽學習判讀發展評估,以及基本發展概念如:

- 發展超前是普遍現象,重點在於「均衡」發展,提供孩子優勢能力發揮的機會,以及補強低於發展里程碑的弱勢能力。

- 若發展範圍「過寬」,則需補足其中尚未達成的能力。

- 0-2歲前是神經突觸快速生長的時期,之後即會用進廢退,需在學齡前營造豐富感官刺激的環境,以保留潛能。

  接著詳細討論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知覺、口腔動作、語言溝通、社交情緒、自我照顧⋯等各領域發展目標,讓媽媽可以確認孩子的能力發展是否都達標,一同發想下一階段可以提供的學習活動。

  統整了孩子的發展現況,我們請媽媽排定學習目標的優先順序,擬定近期的教養行動計畫。有媽媽反映過去都是依照孩子的喜好安排大量體能活動,忽略了精細動作發展已落後,未來要更重視各領域活動的均衡;也有媽媽驚喜地發現,孩子需要的能力並不用上多種才藝班,可以透過做家事、自己洗澡這樣日常生活的任務來培養⋯

  首次運用Lifestyle Redesign在家長成長團體,團體動力帶出聚焦有建設性的討論,讓教養更有方向和意義。在工作坊進行的過程中,0-3歲的嬰幼兒就在現場遊戲,媽媽馬上可以在孩子身上驗證剛習得的專業知能,實務操作增進了學習效率,讓我感覺這個模式未來可以更精緻,發展為不同年齡層孩子的教養工作坊,期待接下來每次團體中的發現!



【109年度秋季-親職教養工作坊】

時間:11/4-12/9 每週三上午9:00-12:00,共6次課程

地點:麻豆親子悠遊館

授課方式:
具早期療育實務經驗與幼兒保育師培背景之專業講師,以美國南加州大學所授權之Lifestyle Redesign®為介入技術,帶領小團體深入探討教養知能。

目標:
1.協助學員了解基礎教養知能。
2.促進學員覺察平時教養方式與專業模式的差異。
3.依據各家庭現況輔導訂定適合的個別化教養計畫。

效益:
學員可了解具研究實證支持的教養方式,有效達到孩子的學習目標。
講師: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課程主題:

11/4(三)
如何根據兒童發展里程碑,設定孩子的學習目標?

11/11(三)
認識兒童氣質,有效因材施教

11/18(三)
如何以感覺統合提供孩子的大腦發育所需養分?

11/25(三)
善用遊戲治療技巧,給孩子有品質的關注與陪伴

12/2(三)
善用生活與環境安排,打造孩子的高效專注力

12/9(三)
以智慧培養未來領袖,協助孩子快樂提升人際力

主辦單位:北門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麻豆親子悠遊館、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光合] 音樂律動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再度來到育達科大幼兒保育系講課,這次講授的是「音樂律動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我們談及音樂與語言在演化上的發展是很相近的,音樂和學母語一樣都被允許犯錯,通常都是新手和資深使用者一起練習,差異在於音樂可以擴大情感共鳴、語言則是準確表達含義。

  接著邀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改編「王老先生」,將目標構音置換到歌詞中,成為動物叫聲,引導孩子玩聲音。在接唱歌曲時,省略掉最後幾個字,讓孩子可以練習說單詞。即興改編「蝸牛與黃鸝鳥」,成為幼兒園版的洗手歌、吃飯歌、起床歌⋯等等。

  這幾次上課就像和可愛的孩子一起玩,看著未來的老師們在短時間內展現無限創意,就覺得好讚嘆!感覺4個小時咻一下就過了。下次是最終回,帶著小福寶一起來講課,希望對學生和我們母子都會是有趣的經驗!

[光合] 音樂律動應用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再度來到育達科大幼兒保育系講課,這次講授的是「音樂律動於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我們談及音樂與語言在演化上的發展是很相近的,音樂和學母語一樣都被允許犯錯,通常都是新手和資深使用者一起練習,差異在於音樂可以擴大情感共鳴、語言則是準確表達含義。

  接著邀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改編「王老先生」,將目標構音置換到歌詞中,成為動物叫聲,引導孩子玩聲音。在接唱歌曲時,省略掉最後幾個字,讓孩子可以練習說單詞。即興改編「蝸牛與黃鸝鳥」,成為幼兒園版的洗手歌、吃飯歌、起床歌⋯等等。

  這幾次上課就像和可愛的孩子一起玩,看著未來的老師們在短時間內展現無限創意,就覺得好讚嘆!感覺4個小時咻一下就過了。下次是最終回,帶著小福寶一起來講課,希望對學生和我們母子都會是有趣的經驗!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光合] 康復之家的親子恐龍派對,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我好想念我女兒⋯」,「恐龍爸爸雞蛋糕」老闆談起他因為前一段婚姻結束與女兒聚少離多,很思念喜愛恐龍的女兒,特別來麻豆街上賣恐龍造型雞蛋糕,希望帶給更多孩子歡笑,彷彿天天都能看到女兒的笑容。

  「我們可以來辦一場恐龍派對啊!」身為家有小恐龍控的媽媽,我半認真、半打趣地說,「好啊!我可以幫忙扮演大恐龍!」剛脫下充氣恐龍裝的老闆大汗淋漓,仍熱情不減地一口答應,於是這場「恐龍派對」就在密集企劃後誕生了。

  有別於一般萬聖節活動自由裝扮,我們很明確以恐龍元素為dress code,吸引了一大批愛好恐龍的孩子來參加,在活動群組中,家長熱烈地分享和孩子手作恐龍裝的進度,或是家裡有哪些恐龍元素的服飾。

  到10/25(日)當天,小福寶一大早6點就興奮地跳起來:「耶耶耶~今天就是恐龍派對了!」完全不用叫起床,主動穿著全套恐龍服裝,還沒到活動時間就嚷著要出發了。

  隨著孩子們陸續進場,紙箱大暴龍、立體紙雕恐龍頭、全套翼龍裝、騎乘充氣恐龍、帥氣恐龍T恤、粉嫩恐龍洋裝、恐龍安全帽⋯孩子們頻頻為新加入的成員驚呼,很自然地彼此交流、表達欣賞。有媽媽偷偷說,孩子甚至連內褲都是恐龍,一直擔心孩子太開心翻出來給大家看。

  來到「Baby T-rex 帶動跳」,我詢問暴龍一隻手有幾隻爪子,孩子們不約而同大喊:「兩隻!」在舞動時盡情學恐龍吼叫、走動和打獵,還笑著對望彼此好似找到知音,可能心想:「原來你/妳也喜歡恐龍啊!」

  陳婷純老師特別為孩子設計「恐龍套圈圈」黏土DIY,一展示樣品讓大家眼睛都發亮了,紛紛發揮無限想像力手作不同風格的恐龍世界。我也很驚訝在老師引導下,3歲多的小福寶也可以獨立完成可愛的作品,真是很令人有成就感的活動。

  最後,孩子們和扮成南瓜俠的關主有禮貌地索取糖果,及領恐龍蛋小禮物和恐龍雞蛋糕,全體大合照留下滿載歡樂回憶的紀念。

  在收拾場地時,老闆溫柔地對好久不見的女兒說:「妳知道今天為什麼會有恐龍派對嗎?這是爸爸特別為了妳辦的。」

  可能是看到平日協調不佳的媽媽在台上賣力扮演恐龍帶動跳,活動後小福寶竟也有感而發:「謝謝媽媽幫我辦恐龍派對,我愛妳。」

  是的,這是爸爸、媽媽齊心協力為孩子們辦的恐龍派對,期待孩子都能將美好童年刻劃在心底。

  從血濃於水的親情,擴展對社區的關懷。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我們特別選在精神復健機構「淳和社區」康復之家舉辦,希望協助慢性精神障礙者能夠融入社區,親子家庭也能藉由活動中的互動了解社會的多元族群。

  我們以為自己是來給予的,沒想到淳和社區住民帶給我們的獲得超乎想像的多。

  原先單純只有租借場地,住民和工作人員在事前竟自發以摺紙製作恐龍和南瓜燈用心佈置環境,營造出萬聖節氣氛。在活動當天協助簽到、量體溫、消毒、導覽園內可愛動物區,扮演南瓜俠送孩子們糖果和自製南瓜魔法棒。

  家長可能會稍微感受到住民特殊的人格特質,但在孩子眼裡,精障者和一般人並沒有分別,彼此友善交流的畫面是我們很期待未來社會實踐的美好共融。

  地方的情義相挺也令人感動,吳通龍議員大方致贈全體住民一人一份恐龍雞蛋糕,北門社區大學也到場支持。平時靜謐的小社區,突然湧入150多人的關愛,熱鬧的氣氛讓住民直呼:「今天好像過年哦!」

  這次「恐龍派對」,除了物質層面的豐碩,還有家庭到社區滿滿的愛,這是我們期盼送給孩子們的精心時刻。期待未來藉由「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我們能規劃更多關於「共好」的親子活動。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光合] 成大職能治療與台南溪北的連結,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和成大職能治療學系林玲伊主任、汪翠瀅教授、黃百川教授及張雁晴教授分享「北台南親子共學趣」、「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的發展歷程與未來展望,促進師生與台南溪北社區的連結,實踐Lifestyle Redesign的多元領域應用。

  回顧近三年來,集結台南溪北教育、醫療、社工的家長,一起投入偏鄉教育,也是以職能治療的角度在規劃親子活動,小兒領域我們做早療居家評估、融合教育團體,長者領域做失智症長輩與健康長輩的祖孫共學,精神領域是康復之家精障住民與社區家庭的融合活動⋯

  真的走進社區,才親身體會職能治療的價值,希望這份感動,可以讓更多職能治療的伙伴實際感受,期待未來任何的合作可能!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光合] 「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成立大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從2018年2月成立「北台南親子共學趣」以來,我們在教育資源稀缺的鄉鎮,集結了許多教育、醫療、社工...等專業背景的在地爸爸、媽媽,以「親子共學」的方式釋放彼此的關鍵知能給孩子和家長。

  只要是對孩子好的事,我們都盡全力付出。記得那些輪流帶親子活動的日子,及海內外專家專程前來小鎮分享的親職講座,每天,我們都在努力成為更好的爸爸、媽媽,孩子也好似多了好幾個疼愛他的爸爸、媽媽,在眾人愛的澆灌中快樂成長。

  隨著觸角越來越廣,我們發覺偏鄉許多發展遲緩的孩子,並不完全是先天生理限制,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很多情緒行為問題則和親職失能有明顯關聯。而這些需要關懷的孩子,經常就是我們的鄰里或是孩子班上的同學。

  為了營造孩子友善的學習環境,「共好」的想法日益萌芽,不只是照顧自己的孩子,我們也希望照顧社區的孩子——「我們要一起看得更遠,才能攜手走到更美好的地方!」於是,在2020年我們與產官學研合作,致力於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及「國際職涯發展」,著手籌備「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今天早上終於召開期盼已久的協會成立大會,在破冰時,我們詢問每位爸爸、媽媽:「如果能送給孩子一個影響一生的禮物,你希望帶給孩子什麼?」

  「愛」、「關懷」、「創造力」、「探索世界」...源源不絕的良善特質與美好能力從溫柔的口吻中吐露,感覺格外的令人嚮往。更棒的是,這就是我們即將要為孩子展開的希望工程。我們投入得越多,就越快實現。

  這場溫暖、正向又激勵人心的親子聚會,將啟動偏鄉與國際接軌的教育計畫,讓我們一起開展這趟改變生命的奇幻旅程吧!

----------------------------------------

【協會爸爸、媽媽送給孩子的禮物】

國際觀 / 整合創新 / 社會關懷
團隊互助合作/創造力
探索世界的勇氣
責任感、誠實、求知慾
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陪伴孩子認識世界
心之所向,無所畏懼,自在悠然
自信與給予愛的勇氣
溫柔與體察世界的能力
善良正直、好奇與探索、人文關懷
懂得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與社會共存的能力
獨立、關懷社會
愛的能力!愛己及人,在愛裡會生出勇氣,有勇氣就能面對人生的高高低低,懂得調節自己。
表達能力、邏輯思考力、責任感

----------------------------------------

【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

〔協會使命〕

  「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由全台各地關心下一代的爸爸、媽媽所發起,致力於親子家庭的國際職涯培力,於親子共學中融入國際教育趨勢,以提升家長的教養知能與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讓無論是身處偏鄉或都市的孩子都能被支持,獲得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潛能的機會。


〔協會起源〕

  協會前身為2018年創立的「北台南親子共學趣」與2019年創立的「士林北投親子交流趣」,我們從偏鄉與都市親子共學的實務經驗中,發現城鄉教育資源不均對孩子未來的職涯發展確實有著重要影響,我們與社會各界、社區、學校、家庭聯手合作,促進城鄉教育機會均等,著重培養親子的國際觀與探索職涯可能,協助孩子踏實地構築夢想。

  而無論資源多寡,孩子的世界有多寬廣,父母的眼界絕對是關鍵!因此,我們相當注重家長自身的成長,舉辦講座與活動支持父母具備教養與教練知能,擴充家庭成員共同且持續的學習經驗,以適性的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為期盼和孩子一起走到更遠的地方,在2020年,身為父母親、同時也是涵蓋教育、醫療、社工...等各領域專業的我們,決定以協會的形式跨領域攜手合作,目標在於藉由親子共學以階段性推動「教育機會均等」及「國際職涯發展」,因而成立了「台灣親子國際職涯發展協會」,誠摯邀請關心台灣下一代的您一同投入,讓城鄉距離不再阻擋孩子於遼闊世界追夢的勇氣。

--

北台南親子共學趣(新營、鹽水、後壁、白河、東山、柳營、佳里、西港、七股、學甲、將軍、北門、麻豆、下營、六甲、官田、大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547671119628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光合] 音樂律動應用於認知教學活動設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很謝謝鄺靜辰教授邀請,下午到育達科技大學幼保系分享「音樂律動應用於認知教學活動設計」。我原本就喜歡東奔西跑,能藉此台南-苗栗一日遊,接觸新鮮的人事物,感覺實在太棒了!

  可坦白說,對肢體不協調、節奏感不好的我,要和已受過多種音樂教學法訓練的幼保系學生談「音樂律動」,實在是有點壓力;好在有職能治療師「活動分析」的專業,強調適合幼兒年齡的認知目標、提供音樂律動活動範例,並舉出音樂律動與認知發展的醫學實證,也是能發揮職能治療師觀點的價值。

  4個小時的課程,學生的能力讓我很驚艷!一開始的破冰活動請大家播放自己喜歡的歌曲片段,包括:中文、英文、韓文流行歌⋯甚至有古典樂,同學經常可以猜出彼此的歌單,涉獵很廣泛。在試教時,有些同學對各種樂器都能夠快速上手,幾乎是信手拈來就是知名曲目或兒歌。下課時,有學生主動來問論文撰寫和醫學實證的問題⋯認真向學的態度和知識水準超乎預期⋯

  很高興有機會認識這群率真可愛又充滿創意的學生,和鄺教授聊到,或許有機會邀請育達師生來台南辦活動,帶給「北台南親子共學趣」的孩子們一些不一樣的刺激,期待下次換學生們來台南作客!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光合] 南台幼保畢業生回饋,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收到以前在南台幼保修早期療育學程的學生回饋,時間過這麼久了,自己還能夠被記得,覺得好驚喜也好感動!
  
  原來老師每一次的賣力教學,學生是感受得到的⋯這真是今天最令人開心的一件事了!

[光合] 促進婆婆的生活品質,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婆婆因自體免疫的狀況突然惡化,從11/15(五)送台大醫院急診,再一個禮拜就住院滿一個月了,這段時間歷經一連串的醫療檢查、各種治療、藥物⋯真的是嚇壞、也累壞了⋯
  
  看著過往獨立、堅強,拼了命也要撐起一個家的女性,現在變得消瘦、鬱鬱寡歡,滿心想著如何才不會拖累子女,實在是很讓人心疼⋯

  前幾天來陪病時,發現婆婆雖然身體狀況有持續進展,但這一段時間幾乎都是整日臥床,在小小的隔離病房裡等著鼻胃管灌食和家人陪伴下如廁,沒有其他職能活動,這種生活方式任誰都很容易會憂鬱⋯

  身為職能治療師和媳婦,很希望可以專業改善婆婆的生活品質,即便是以家屬身份陪病,面對婆婆低落的情緒,我們還是試著以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方式同理婆婆住院不舒服和沮喪的心情,討論並分析婆婆想到各種可能性的利弊,像是:機構、看護、家人照顧⋯甚至是必要時放棄急救,也提供婆婆在地資源做參考,像是:柳營奇美、佳里奇美、成大醫院、麻豆日間照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台南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讓婆婆能想像未來可能的樣貌,從對未知的恐懼往實際規劃邁進。
  
  Lifestyle Redesign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考量婆婆病前的習慣和興趣,小小聲地播放蔡琴、江蕙的歌,婆婆會微微地跟著打節拍,注意力也有部份被轉移到歌曲的情境。有時會轉成台南的台語電台和整點的公視新聞,了解家鄉和社會現況。在餐與餐之間做點簡單安全的運動,維持基本的體力。每天回顧孫子女們的影音,不定時與純真的娃兒視訊,感覺生命仍然有許多喜樂與盼望⋯尤其是小福寶由衷的一句:「阿嬤我愛妳!要加油哦!」讓我們的心都融化了⋯

  過去因為婆婆和我的背景文化差異太大,彼此的價值不被看見,婆媳關係坦言有點緊張。這次突如其來的意外,自然引導我們談到生死、家庭與生活,關係更近了,也讓我深刻感受到家人的緊密連結。

  願婆婆早日康復,一家人可以重新建立幸福生活,也希望無論在任何境遇中,我們都能用心將生活品質經營到最好。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光合] 雪花感覺統合遊戲,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和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以雪花為主題在將軍圖書館帶感覺統合遊戲。
  
  今天參加的正好都是2歲左右的小男孩,加上來插花的小福寶,一群圓嘟嘟、笑咪咪的寶寶,真是可愛又熱鬧的團體。
  
  一開始,我們帶動唱中文版的「Little Snowflake」引導孩子模仿動作,接著將色紙撕碎成小紙片,讓孩子輪流在中央感受雪花紛飛的感覺,作為簡單的人際互動和觸覺經驗,最後做雪人拼貼畫,盡量將小紙片貼在象徵雪人的圓圈圈裡。
  
  或許是孩子們與小福寶的年齡相仿,我除了職能治療師的角色,似乎也多了一份母親的心情,在活動中很容易為孩子的成長而感到喜悅,尤其是孩子看著雪花飄落的開心表情,更是想一幀幀珍藏在心裡。
  
  可以帶著孩子們玩樂的工作,好幸福。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光合] 麻豆親子館分享「托育人員專業訓練——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療育技巧」,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在麻豆親子館分享「托育人員專業訓練——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與療育技巧」,當麻豆媳婦6年多了(忽然發現原來結婚這麼久),終於有回饋鄉里的感覺。
  
  我們談0-6歲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知覺、口腔動作、語言溝通、人際社會、生活自理⋯等各項能力發展,以及發展遲緩、異常時的促進技巧,尾聲也觸及感覺統合對孩子感官經驗、情緒行為的影響,不知不覺一個上午討論了好多內容。
  
  讓人感動的是,來參與的在地托育人員和家長對孩子的議題都很關注,令我不禁感到,孩子能在這麼用心的照顧者養育下成長,真的好幸福啊!
 
  很感謝麻豆親子館的細心安排,希望未來有機會能為在地的孩子、家長付出更多,讓孩子們在越來越美好的環境下長大。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光合] 阿公、阿嬤第一次過萬聖節,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和麻豆新樓醫院合作的祖孫共學健康促進課程,邀請阿公、阿嬤與親子一同歡度萬聖節,對雙方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感到很新奇。
  
  為了體驗阿公、阿嬤口中「外國的中元節」,我們在萬聖節兒歌帶動唱中調皮地扮鬼臉、彩繪面具和南瓜提燈,最後孩子們對著阿公、阿嬤說:「Trick or treat!」並排隊領糖果,讓阿公、阿嬤笑得合不攏嘴,直呼自己有趕上流行。
  
  萬聖節是許多孩子們過的節日,和長輩一起過,或許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哦!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光合]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睡眠心風險」記者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和老公受邀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舉辦的「睡眠心風險」記者會,以職能治療師兼家屬和個案的身份分享「睡眠呼吸中止症」案例及「正壓呼吸器」的使用心得。
  
  老公長期都有睡眠品質不好和容易疲倦的狀況,之前在醫學中心進行「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SG)」,及在家做「居家睡眠檢測(HST)」時,都評估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超高風險族群,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幅增加。身為伴侶,這讓我非常擔心⋯經由科林睡眠技師的建議,鼓勵老公試用「正壓呼吸器」一週。
  
  一直都記得老公配戴「正壓呼吸器」的第一天,當晚出奇地安靜,沒有聽到先生的打呼聲,我反而有點不習慣,時常會去查看他的狀況,隔天他竟然精神飽滿,說好久沒有像這樣睡一頓好覺了,也不需要補回籠覺,比平常多了許多有效益的時間和精力,真的蠻神奇的。
  
  職能治療師是以Lifestyle Redesign角度切入,從睡眠環境和睡眠儀式做改善,像是適宜的寢具、光線、溫度、音樂、洗熱水澡、寫睡前筆記⋯等,而「正壓呼吸器」則是輔具的概念,幫助「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對於治療師而言也多了一項選擇。
  
  曾多次參加記者會,一個人的時候感覺很輕鬆,今天是第一次和老公同台,完全沒彩排過的我超緊張,怕一個人不小心就把兩人份的話講完了;老公倒是老神在在地說:「聽到我的打呼聲,我想全場應該比我還尷尬吧!哈哈⋯」在面對多位記者聯訪時,老公竟然還聊起來了,真不知道是因為他太放鬆,還是因為不知道採訪是什麼⋯
  
  繼上次全世界都知道我老公會打呼,這次全世界都聽到他的打呼聲了⋯很建議伴侶如果有打呼問題,可以預約免費的居家睡眠檢測,評估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也可以試試「正壓呼吸器」合不合用哦!
  
  
線上預約免費居家睡眠檢測:
https://booking.resmed.ear.com.tw/
  
#台灣睡眠醫學醫學會
#居家睡眠檢測
#科林睡得美
睡得美《您的睡眠社群》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光合] 斜槓職涯大解密——職能治療師 X 部落客,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受到高雄市後勁國中輔導室邀請,為國二全體學生分享「斜槓職涯大解密——職能治療師 X 部落客」,談談職能治療師的職務內容和自媒體經營,以及兩者如何創造專業加值與效益加乘的效果。
  
  以前講座的族群多是高中生、大學生、家長,年紀最小的則是學齡前的幼兒,專為國中生做公開演講還是第一次。考慮到國中生的發展階段,在講座中儘量設計「活動體驗」和「小組討論」,讓聽眾了解職能治療師和自媒體經營的生活樣貌。
  
  在職能治療師的介紹,我們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下從起床到上學的過程,思索自己經歷過哪些職能活動,比對自己和同儕的異同,並想像各種診斷的身心障礙者在同樣的職能活動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及如何克服?
  
  學生們真的好可愛,邀請三位同學上台,竟有眾多同學舉手主動想分享。當中有位女同學提到自己每天都要「開鐵門」,其他男同學紛紛起鬨笑稱她每天都「拆鐵門」,之後變成一個開玩笑的梗,不時拿出來說,讓我突然湧現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原來這就是國中生啊!」
  
  概述職能治療師在生理復健、生產性老化、心理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工作與產業、健康及安適的職務內容後,我們請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滿意度」,以0-10分評分情緒、財務、社交、靈性、工作、身體、學習、環境⋯探索生活各個層面的現況。
  
  有學生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是10分!因為每天好吃、好睡(台下大聲補充:「還有好拉!」然後笑成一團⋯),人生沒什麼煩惱,最大志願就是做環保來改善污染,真是太讓人羨慕的境界了。也有很害羞的學生,上台小聲分享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是4分,因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太好⋯同學願意在大家面前談及自己的人際困擾,讓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可嘉。
  
  而提到誤打誤撞接觸部落客的生活,成立「親子部落客研究社」,和一群媽媽上山下海,帶孩子四處旅遊、探險,反而是整場演講中,學生最專注的時候了!要分享哪些內容才會獲得關注,如何以部落客、IG客及Youtuber為業,是他們很關心的話題。後來聽輔導室的老師說,已經有許多學生平常就會開直播,經營自己的頻道,和同好討論怎麼增加點閱率,讓我發現這個世代真的和我們國中時好不一樣啊。
  
  講座結束後,和老師研究為國中生設計整合Lifestyle Redesign和自媒體經營的網紅營隊,感覺是很有趣的議題,很期待可以來玩看看!
  
  謝謝後勁國中輔導室的用心安排,讓我認識一群這麼活潑可愛的國中生,有機會能為孩子介紹職能治療專業及淺談自媒體經營,是很特別又難忘的經驗,祝福這群孩子們可以在青春年代活出精彩美好的人生!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光合] 文旦小老闆,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今天的媽媽沒有極限!!!




  中秋佳節時,如果你的小孩和小福寶一樣蹦蹦跳靜不下來,可以玩玩看「文旦小老闆」的遊戲哦!
  
  透過搬文旦、幫文旦秤重、賣給客人的過程,孩子可以學習角色扮演、計算金額,還可以藉由搬運重重的文旦得到大量的本體覺輸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與滿足活動量。活動後會發現衝動的孩子,神奇地變專心和乖巧一些。
  
  你們家有沒吃完的文旦嗎?一起來試試看吧!
  
  
中秋節也可以玩感覺統合的 #福寶媽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光合] 旅宿業員工協助方案,以Lifestyle Redesign促進員工的工作生活平衡,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近幾個月和旅宿業合作,以Lifestyle Redesign促進員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常進行深夜的員工協助方案。雖然是很特別的工作時間,但在靜謐的夜晚談心,我個人是非常享受的。
  
  在會談中,傾聽企業員工在生命中的渴望、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探索自我與環境⋯並與企業主討論如何促進員工身心靈健康和事業體的發展⋯過程當中,得努力了解不同角色的需要,同理每個人的處境,合力找出儘可能全贏的解決方案,感覺自己像是活過了許多人的人生,很燒腦,也很過癮。
  
  我們相信,當團隊成員保持身心健康安適,從事著自己擅長、熱愛的事業,且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方向一致時,能有效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及人才續留,而許多實證研究也已經一再證明這點。
  
  企業,是「人」的組織,幫助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也是透過共好創造企業的最大價值。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光合] 分享Lifestyle Redesign的多元化場域應用,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早上回台大職能治療學系,向大一新生和家長分享學思歷程,給新生代多一些對未來的想像。
  
  回顧起來,職能治療的專業教育和職場生涯好似奇幻旅程,從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自費早療服務,關注家長養育特殊兒的生活調適,及到USC求學時,被Lifestyle Redesign支持人實踐理想生活的理念及臨床實務多樣性所啟發,人生就此不同。
  
  回台灣後,摸索Lifestyle Redesign在各個領域的本土化,包括:社區長者健康促進、安寧照護、醫美個案術前術後生活型態、青年職涯諮詢、留學準備與生活輔導、更生人生活重建⋯近期則是藉由共學團體做媽媽生涯轉銜和勞動部的工作生活平衡方案進場輔導中小企業。
  
  感謝職能治療和Lifestyle Redesign,帶給我的生活正向改變,也希望我們可以協助社會大眾活出理想生活。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光合] 媽媽職涯大挑戰!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與「財團法人天主教伯利恆基金會」和「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將軍就業服務站」合作,在講座中為台南溪北地區的媽媽談談「媽媽職涯大挑戰」。
  
  媽媽提到產前在職場上的事業高峰,以及自己的專業領域時,個個神采奕奕,相當懷念往日榮光!發光發熱、充滿力量的模樣好迷人。
  
  但談到產後的全職育兒生活,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還有對於返回職場感到陌生和沒自信,加上台南溪北的工作機會沒都會區多,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我們運用「職業輔導評量」和「Lifestyle Redesign」,協助媽媽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興趣和專長,訂定職涯發展計劃和生活目標。雖然對未知有點徬徨,仍是令人興奮的第一步!
  
  期待媽媽們的改變行動和相互支持,能夠一起走向璀璨的未來!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光合] 祖孫柚香情,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本文同步刊載於:Facebook江婕瑋個人頁面


  從年初開始,和「麻豆新樓醫院」在麻豆長老教會合作每個月一次的「祖孫共學健康促進課程」,結構是第一堂課先帶長輩初步熟悉帶動唱、團體遊戲和手作,第二堂課開始有親子加入,由長輩來示範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每一堂課都可以感覺到長輩對孩子們的關愛,非常賣力地帶著孩子活動,還主動自掏腰包買零食作為孩子的獎勵,讓我們很感動。
  
  這堂以「中秋節」為主題的課程,長輩為孩子製作文旦帽,並雕刻文旦藝術品。有別於過去的手作,長輩會在課後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孩子們玩,這堂課長輩紛紛說要帶回家做紀念,笑容滿面地和自己的作品合照,相當喜愛自己的作品。
  
  我很驚訝長輩有別以往的表現,詢問土生土長麻豆人的老公。老公說明很多長輩家中都有文旦園,種了一輩子的文旦,因此對文旦特別有情感。
  
  跨越三代溫情的一堂課,在長輩對孩子和文旦的愛中,也讓我這個台北俗麻豆媳婦感受到柚香文化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