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28421827172953&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1
It's so touching to hear that the child whom I've worked with can finally talk! This is definitely the best gift to receive on teacher's day!
Although I am a therapist, my children still count me in on the celebration for teacher's day! They are so sweet!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光合] 動機式晤談法淺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73022242890980&set=at.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4
最近不管是Life Management Series的繼續教育課程、Lifestyle Redesign療程、或是諸多課堂上,老師們不約而同地強調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重要性。下午終於在OT 500 Clinical Problems in Occupational Therapy的課中接觸到了!Dr. Jesus Diaz的講演澄清了我過去在臨床上的疑惑,也幫助我有清楚的架構反思自己的治療歷程,真的非常感謝他。
動機式晤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強調以個案為中心,藉由自我探索和解決矛盾加強內在動機,支持個案運用內在及外在資源找出解決方案,是用來提升動機及協助改變的會談技巧。近年來被廣泛地運用於各種臨床專業,包括心理師、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且有許多研究證實運用此會談技巧可大幅增進治療成效,非常值得有心提高成效的醫療人員學習。
從四大精神(Spirit)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幫助治療師站在個案立場體會及思考的方式,分別有:伙伴關係(partnership)、接納(acceptance)、慈悲(compassion)及引發(evocation)。重點在於同理個案的感受及想法,和個案站在同一陣線來解決問題。以下兩個影片可以幫助我們感受一般晤談及動機式晤談法的差異。
非動機式晤談法示範(The Ineffective Physician: Non-Motivational Approa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0XyNE89eCs
動機式晤談法示範(The Effective Physician: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Demonstr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iKA7CKtfc
這兩段影片帶給我的感觸非常深:記得剛開始執業時,經常直接給予個案和家屬指導,甚至是毫不掩飾地評價對方的作法,督促個案要儘快改變,直到某天有個案家屬回饋:「妳這樣說,我覺得我的壓力好大。」才讓我突然發現,雖然目標是我們共同渴望的,但因為過程中持續逼迫個案達成要求,並沒有和他站在一起,即便再努力,仍無法促使對方產生改變的動機,治療成效跟著大打折扣;後來試著運用催眠治療師培訓中學習到的會談技巧,將自己當做一面鏡子中性反映個案的陳述,同理個案的感受與想法,治療關係和成效雖明顯提高,卻被前輩嚴正提醒此法已越界到心理師的職務。兩種截然不同的會談方式所得到的結果讓我一度很茫然,不確定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以職能治療師的身分真正協助到個案的需要。
和Dr. Jesus Diaz在課堂上討論這個議題,他回應:「動機式晤談是我們和個案的『溝通方式』,是治療中運用的會談技巧。(因此我們會說,在治療中我們使用的其中一個技巧是動機式晤談法,而不是我們做了一節動機式晤談治療。)近年有越來越多醫療專業都使用這個技巧來提昇不同目標的治療成效,職能治療師的目標在於個案的『行動(Doing)』,使用動機式晤談來促使個案在生活中做出改變,並非心理師聚焦的談話治療(Talking Therapy)。」此席話讓我茅塞頓開,也鬆一口氣,只要我們的目標明確,使用動機式晤談來反映個案的覺受,是符合職能治療師的職務的。
另在課堂上演練了四項會談原則:表達同理心(express empathy)、指出矛盾處(develop a discrepancy)、克服抗拒(roll with resistance)及支持自我效能(support self-efficacy),及五項技巧:反映性傾聽 (reflective listening)、開放式問句(asking open question)、肯定(affirming)、改變損益評估(weight of cons and pros)、會談摘要(summarizing)。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個案目前的行動不被社會所接受,我們還是需要中性陳述正面和反面訊息提供個案參考,舉例來說:個案提到他週末都會吸食海洛因,我們可以詢問個案吸毒的好處和壞處,並反映個案所言:「吸毒一方面為你抒發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影響你的生育能力。你有什麼想法嗎?」可以注意到治療師使用的是「以及(and)」來陳列兩項訊息,不用「但是(but)」,以避免個案認為治療師心中已有優劣的定論,幫助個案為了讓自己更好而作選擇,而非為了被治療師肯定而作選擇。
關於期待被治療師認同的部份,最近因為語言困難和社交焦慮被轉介到Lifestyle Redesign,有一些近似的體會。(執業一段時間了,第一次親身接受職能治療,竟然有幾分緊張,讓我不禁好奇這是否是過去個案的心情?)每次療程,Dr. Chantelle Rice都會與我討論許多克服適應困難的方案並追蹤上週執行目標的狀況。第一次會談時我隱隱有一份擔心:「如果我不採納治療師的意見,她會不會不認同我?」Chantelle察覺到我的焦慮,隨即親切地表示:「這是妳的人生,由妳決定接下來的路怎麼走,我只是和妳一起探索最適合妳的方式。」她的話幫助我轉而專注在當下的問題,也讓我了解到治療師是保持客觀的協助者。
這堂課彙整許多了過去的治療師訓練,可再度體驗和省思,才發覺真的需要持續地操練才會熟悉「無我」的境界。Dr. Jesus Diaz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動機式晤談法像是一隻鴨子在河裡游泳,水面上穩定而自在地前進,但水面下鴨腳卻非常忙碌地踢水。」原來,有非常多技巧需要在治療中有意識地運作,看似單純,實際上卻是非常耗費心力的。
每一次的學習,都幫助我往前進一些。很期待持續成長後的回首,能運用生命中的累積,協助人們創造更多豐盛與喜悅。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73022242890980&set=at.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4
最近不管是Life Management Series的繼續教育課程、Lifestyle Redesign療程、或是諸多課堂上,老師們不約而同地強調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重要性。下午終於在OT 500 Clinical Problems in Occupational Therapy的課中接觸到了!Dr. Jesus Diaz的講演澄清了我過去在臨床上的疑惑,也幫助我有清楚的架構反思自己的治療歷程,真的非常感謝他。
動機式晤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強調以個案為中心,藉由自我探索和解決矛盾加強內在動機,支持個案運用內在及外在資源找出解決方案,是用來提升動機及協助改變的會談技巧。近年來被廣泛地運用於各種臨床專業,包括心理師、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且有許多研究證實運用此會談技巧可大幅增進治療成效,非常值得有心提高成效的醫療人員學習。
從四大精神(Spirit)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幫助治療師站在個案立場體會及思考的方式,分別有:伙伴關係(partnership)、接納(acceptance)、慈悲(compassion)及引發(evocation)。重點在於同理個案的感受及想法,和個案站在同一陣線來解決問題。以下兩個影片可以幫助我們感受一般晤談及動機式晤談法的差異。
非動機式晤談法示範(The Ineffective Physician: Non-Motivational Approa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0XyNE89eCs
動機式晤談法示範(The Effective Physician: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Demonstr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iKA7CKtfc
這兩段影片帶給我的感觸非常深:記得剛開始執業時,經常直接給予個案和家屬指導,甚至是毫不掩飾地評價對方的作法,督促個案要儘快改變,直到某天有個案家屬回饋:「妳這樣說,我覺得我的壓力好大。」才讓我突然發現,雖然目標是我們共同渴望的,但因為過程中持續逼迫個案達成要求,並沒有和他站在一起,即便再努力,仍無法促使對方產生改變的動機,治療成效跟著大打折扣;後來試著運用催眠治療師培訓中學習到的會談技巧,將自己當做一面鏡子中性反映個案的陳述,同理個案的感受與想法,治療關係和成效雖明顯提高,卻被前輩嚴正提醒此法已越界到心理師的職務。兩種截然不同的會談方式所得到的結果讓我一度很茫然,不確定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以職能治療師的身分真正協助到個案的需要。
和Dr. Jesus Diaz在課堂上討論這個議題,他回應:「動機式晤談是我們和個案的『溝通方式』,是治療中運用的會談技巧。(因此我們會說,在治療中我們使用的其中一個技巧是動機式晤談法,而不是我們做了一節動機式晤談治療。)近年有越來越多醫療專業都使用這個技巧來提昇不同目標的治療成效,職能治療師的目標在於個案的『行動(Doing)』,使用動機式晤談來促使個案在生活中做出改變,並非心理師聚焦的談話治療(Talking Therapy)。」此席話讓我茅塞頓開,也鬆一口氣,只要我們的目標明確,使用動機式晤談來反映個案的覺受,是符合職能治療師的職務的。
另在課堂上演練了四項會談原則:表達同理心(express empathy)、指出矛盾處(develop a discrepancy)、克服抗拒(roll with resistance)及支持自我效能(support self-efficacy),及五項技巧:反映性傾聽 (reflective listening)、開放式問句(asking open question)、肯定(affirming)、改變損益評估(weight of cons and pros)、會談摘要(summarizing)。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個案目前的行動不被社會所接受,我們還是需要中性陳述正面和反面訊息提供個案參考,舉例來說:個案提到他週末都會吸食海洛因,我們可以詢問個案吸毒的好處和壞處,並反映個案所言:「吸毒一方面為你抒發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影響你的生育能力。你有什麼想法嗎?」可以注意到治療師使用的是「以及(and)」來陳列兩項訊息,不用「但是(but)」,以避免個案認為治療師心中已有優劣的定論,幫助個案為了讓自己更好而作選擇,而非為了被治療師肯定而作選擇。
關於期待被治療師認同的部份,最近因為語言困難和社交焦慮被轉介到Lifestyle Redesign,有一些近似的體會。(執業一段時間了,第一次親身接受職能治療,竟然有幾分緊張,讓我不禁好奇這是否是過去個案的心情?)每次療程,Dr. Chantelle Rice都會與我討論許多克服適應困難的方案並追蹤上週執行目標的狀況。第一次會談時我隱隱有一份擔心:「如果我不採納治療師的意見,她會不會不認同我?」Chantelle察覺到我的焦慮,隨即親切地表示:「這是妳的人生,由妳決定接下來的路怎麼走,我只是和妳一起探索最適合妳的方式。」她的話幫助我轉而專注在當下的問題,也讓我了解到治療師是保持客觀的協助者。
這堂課彙整許多了過去的治療師訓練,可再度體驗和省思,才發覺真的需要持續地操練才會熟悉「無我」的境界。Dr. Jesus Diaz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動機式晤談法像是一隻鴨子在河裡游泳,水面上穩定而自在地前進,但水面下鴨腳卻非常忙碌地踢水。」原來,有非常多技巧需要在治療中有意識地運作,看似單純,實際上卻是非常耗費心力的。
每一次的學習,都幫助我往前進一些。很期待持續成長後的回首,能運用生命中的累積,協助人們創造更多豐盛與喜悅。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光合] 駕駛評估與訓練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在美國,無論是工作、買東西、拜訪朋友…只要出門,幾乎都需要開車;但對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來說,開車或許是極具挑戰性的,也可能造成公共安全問題。
關鍵的職能活動一旦受限,影響到的不只是生活自理,還有社交限縮而失去的心理支持。(可以想像老人家一個人居住,沒辦法開車找兒女或朋友的寂寞與無助嗎?)
因此,有一部份美國職能治療師專攻的就是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的駕駛評估和訓練。Ana Veran職能治療師在課堂上教導我們評估駕駛相關的身心功能,以及如何協助老年人面對退化帶來的衝擊,願意重新接受駕駛訓練。真的非常實用,也大開眼界!
系上安排的課程好充實,每次都有新的學習,回臺灣有好多故事可以說了!(比起學生,我覺得自己更像個觀光客,哈哈。)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光合] Lifestyle Redesign在美現況及臺灣本土化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8516970008174&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3&theater
參考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18188958196240.1073741883.100000154267360&type=1&l=999bd92c18
早上和Dr.Chentelle Rice討論在美國的Lifestyle Redesign服務現況,以及如何在臺灣本土化。
Lifestyle Redesign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進行職能活動的質量管理:工作、家庭、休閒、學習...,協助人們達到身心平衡的健康狀態。根據Dr.Chentelle Rice,在USC接受Lifestyle Redesign的族群,主要定位在不須至醫療院所的非重大疾病客戶,大部分是協助一般人促進身心健康,像是:體重管理、生涯規劃、疼痛控制、糖尿病控制...等等。和心理諮商略有不同的是,職能治療師著重在生活中的實踐,和個案一起訂定計畫,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想要的目標。目前以個案中心為主,偶爾也會有夫妻、情侶一起接受服務,但尚未有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USC HSC學生透過Eric Cohen Student Health Center轉介至Lifestyle Redesign服務,以學生保險支付完全免費!UPC學生可透過Engemann Student Health Center轉介得到服務,社區民眾也可以透過合理的價格獲得自費服務。
對於一個有興趣進修Lifestyle Redesign的治療師,可以參與USC Life Managem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ies的課程,課程時數共24小時,通過考試後即可得到認證。由於Lifestyle Redesign的名稱已被USC OT註冊,因此在美國只有USC可以提供Lifestyle Redesign的服務和訓練。治療師經過認證後,可以至外國執行Lifestyle Redesign的相關技術,但是要以非Lifestyle Redesign的名義提供服務。
回臺灣的應用非常廣泛,事實上Lifestyle Redesign可以處理的不只是社區的健康問題,在企業也非常實用,特別是在員工激勵、職涯規劃、壓力管理…等,可以大大增進團隊工作效益。由於目前和臺灣傳統醫療體系有很大的區別,可能可以先透過臺大職能治療中心,模傚USC在校協助師生改善身心健康,進而推廣職能治療和提供教育訓練。順利的話,提供服務給志在與員工一同成長的企業,讓職能治療真正走入生活。
我看到未來了,期待接下來豐盛的學習旅程!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8516970008174&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3&theater
參考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18188958196240.1073741883.100000154267360&type=1&l=999bd92c18
早上和Dr.Chentelle Rice討論在美國的Lifestyle Redesign服務現況,以及如何在臺灣本土化。
Lifestyle Redesign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進行職能活動的質量管理:工作、家庭、休閒、學習...,協助人們達到身心平衡的健康狀態。根據Dr.Chentelle Rice,在USC接受Lifestyle Redesign的族群,主要定位在不須至醫療院所的非重大疾病客戶,大部分是協助一般人促進身心健康,像是:體重管理、生涯規劃、疼痛控制、糖尿病控制...等等。和心理諮商略有不同的是,職能治療師著重在生活中的實踐,和個案一起訂定計畫,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想要的目標。目前以個案中心為主,偶爾也會有夫妻、情侶一起接受服務,但尚未有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USC HSC學生透過Eric Cohen Student Health Center轉介至Lifestyle Redesign服務,以學生保險支付完全免費!UPC學生可透過Engemann Student Health Center轉介得到服務,社區民眾也可以透過合理的價格獲得自費服務。
對於一個有興趣進修Lifestyle Redesign的治療師,可以參與USC Life Managem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ies的課程,課程時數共24小時,通過考試後即可得到認證。由於Lifestyle Redesign的名稱已被USC OT註冊,因此在美國只有USC可以提供Lifestyle Redesign的服務和訓練。治療師經過認證後,可以至外國執行Lifestyle Redesign的相關技術,但是要以非Lifestyle Redesign的名義提供服務。
回臺灣的應用非常廣泛,事實上Lifestyle Redesign可以處理的不只是社區的健康問題,在企業也非常實用,特別是在員工激勵、職涯規劃、壓力管理…等,可以大大增進團隊工作效益。由於目前和臺灣傳統醫療體系有很大的區別,可能可以先透過臺大職能治療中心,模傚USC在校協助師生改善身心健康,進而推廣職能治療和提供教育訓練。順利的話,提供服務給志在與員工一同成長的企業,讓職能治療真正走入生活。
我看到未來了,期待接下來豐盛的學習旅程!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光合] 生活型態再設計,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13576928657443&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theater
在USC,職能治療師(OT)以Lifestyle Redesign在校內和社區幫助許多師生和居民塑造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體重管理、時間管理、疼痛控制、社交焦慮、學習困難、戒煙戒酒、自殺防治...。
系上真的非常努力在推廣OT,Lifestyle Redesign的DM在圖書館和健康中心的醒目處都可以看到,大部份民眾對職能治療也有初步認識。
很期待未來可以在臺灣提供Lifestyle Redesign的服務,除了落實OT的哲學,也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對社會的助益。
Lifestyle Redesign DM分享:(非常鼓勵所有有志從事職能治療的伙伴參考喔!)
https://www.dropbox.com/s/y8h3z2lvozvfdsp/USC%20OT%20DM-Lifestyle%20Redesign.pdf
Lifestyle Redesign服務項目:
http://ot.usc.edu/patient-care/faculty-practice
Lifestyle Redesign介紹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QJfnw40XY&feature=youtu.be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13576928657443&set=a.323353044346502.98454.100000154267360&type=1&theater
在USC,職能治療師(OT)以Lifestyle Redesign在校內和社區幫助許多師生和居民塑造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體重管理、時間管理、疼痛控制、社交焦慮、學習困難、戒煙戒酒、自殺防治...。
系上真的非常努力在推廣OT,Lifestyle Redesign的DM在圖書館和健康中心的醒目處都可以看到,大部份民眾對職能治療也有初步認識。
很期待未來可以在臺灣提供Lifestyle Redesign的服務,除了落實OT的哲學,也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對社會的助益。
Lifestyle Redesign DM分享:(非常鼓勵所有有志從事職能治療的伙伴參考喔!)
https://www.dropbox.com/s/y8h3z2lvozvfdsp/USC%20OT%20DM-Lifestyle%20Redesign.pdf
Lifestyle Redesign服務項目:
http://ot.usc.edu/patient-care/faculty-practice
Lifestyle Redesign介紹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QJfnw40XY&feature=youtu.be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漂流] 實證職能治療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565191362801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在複習「實證職能治療」時,有一段話很有意思。
「你希望你的醫療人員是根據當今研究、專業經驗以及為你和重要他人所做的通盤考量嗎?還是取決於早已過時、市場最新流行或是醫療人員二十年前在校內的學習呢?」身為個案當然選擇前者!但身為治療師,不得不承認後者一針見血地描述目前醫療走向服務業的常見生態。
想起在學校受實證醫學訓練時,經常被提到的老生常談:「若要達到個案有最佳成效(Optimal Patient Outcomes)需要根據:臨床專業(Clinical Expertise)、科學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與個案的價值觀和處境(Patient's Values and Circumstances)來擬定治療計畫。」
實證醫學是將臨床專業從「不知不覺的習慣」導向「先知先覺的系統化地評估」。在擬定治療計畫前,治療師需要統整所有過去至當下的科學實證,立基於臨床專業和個案合作達到最好的成效。具備實證基礎的最佳醫療是每位治療師都理應提供的,因此,美國職能治療師需要有具基礎研究能力的碩士學歷才有執業資格。
而坦白說,在臺灣的醫療及教育系統底下,科學研究是我們最薄弱的部份。一般臨床經常因為個案量過大而延續舊習,或營運需求而屈就市場機制,很難肯定地說,我們為個案做的是當今世上的最佳決策。(即便好不容易做出最佳決策,個案和家屬也不一定能了解我們的價值。)
可當個案將寶貴生命交託給我們時,我們對其人生是負有一份責任的,若不鑑往知來,如何確信我們為對方創造的是最大福祉?這份省思,隨著和個案及其家庭有越深厚的感情積累,也就越趨沉重。
一邊細細讀著,一邊檢討近三年的臨床經驗,很期待載滿裝備之後,陪伴更多生命真正活出最大價值。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565191362801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在複習「實證職能治療」時,有一段話很有意思。
「你希望你的醫療人員是根據當今研究、專業經驗以及為你和重要他人所做的通盤考量嗎?還是取決於早已過時、市場最新流行或是醫療人員二十年前在校內的學習呢?」身為個案當然選擇前者!但身為治療師,不得不承認後者一針見血地描述目前醫療走向服務業的常見生態。
想起在學校受實證醫學訓練時,經常被提到的老生常談:「若要達到個案有最佳成效(Optimal Patient Outcomes)需要根據:臨床專業(Clinical Expertise)、科學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與個案的價值觀和處境(Patient's Values and Circumstances)來擬定治療計畫。」
實證醫學是將臨床專業從「不知不覺的習慣」導向「先知先覺的系統化地評估」。在擬定治療計畫前,治療師需要統整所有過去至當下的科學實證,立基於臨床專業和個案合作達到最好的成效。具備實證基礎的最佳醫療是每位治療師都理應提供的,因此,美國職能治療師需要有具基礎研究能力的碩士學歷才有執業資格。
而坦白說,在臺灣的醫療及教育系統底下,科學研究是我們最薄弱的部份。一般臨床經常因為個案量過大而延續舊習,或營運需求而屈就市場機制,很難肯定地說,我們為個案做的是當今世上的最佳決策。(即便好不容易做出最佳決策,個案和家屬也不一定能了解我們的價值。)
可當個案將寶貴生命交託給我們時,我們對其人生是負有一份責任的,若不鑑往知來,如何確信我們為對方創造的是最大福祉?這份省思,隨著和個案及其家庭有越深厚的感情積累,也就越趨沉重。
一邊細細讀著,一邊檢討近三年的臨床經驗,很期待載滿裝備之後,陪伴更多生命真正活出最大價值。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漂流] 蛻變,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5087603684444&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為了生存下去,將這學期的課程大綱都整理出來,好擬作戰策略。
雖然課表和學分看起來不多,但實際上每堂課的課前閱讀和課後作業量都很驚人,每學期還有三次大考,幾乎上三到四次課就有一次考試,每個學分都非常紮實。
在異地求學,也讓我體會到特殊孩子的心情。美國人看一遍,我可能要看三遍、五遍、十幾遍...才會懂,好不容易懂了之後,看懂題目和用英文表達又是另外一門課題。繳交嘔心瀝血生出來的作業,老師會在字句上打好幾個問號,表示文意難以理解...
要在理解和表達困難的狀況下,依然保持信心,讓語言不成為展現真我的障礙,真的是一場磨鍊。
幸好,身邊總有許多天使。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同學Sweta Patel傾聽我的心聲後,很溫暖地說:「Don't worry, we all are with you and if you ever need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讓我知道自己是在支持下接受每個挑戰的。
繼續全力以赴,享受蛻變的過程!加油!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5087603684444&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為了生存下去,將這學期的課程大綱都整理出來,好擬作戰策略。
雖然課表和學分看起來不多,但實際上每堂課的課前閱讀和課後作業量都很驚人,每學期還有三次大考,幾乎上三到四次課就有一次考試,每個學分都非常紮實。
在異地求學,也讓我體會到特殊孩子的心情。美國人看一遍,我可能要看三遍、五遍、十幾遍...才會懂,好不容易懂了之後,看懂題目和用英文表達又是另外一門課題。繳交嘔心瀝血生出來的作業,老師會在字句上打好幾個問號,表示文意難以理解...
要在理解和表達困難的狀況下,依然保持信心,讓語言不成為展現真我的障礙,真的是一場磨鍊。
幸好,身邊總有許多天使。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同學Sweta Patel傾聽我的心聲後,很溫暖地說:「Don't worry, we all are with you and if you ever need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讓我知道自己是在支持下接受每個挑戰的。
繼續全力以赴,享受蛻變的過程!加油!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光合] 開學第一天,
文╱江婕瑋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4637333729471&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上班近三年,再重新拾起書本(還是久違的英文!),實在很陌生。尤其看到教室裡蹦蹦跳跳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好像從上個世代坐時光機來的。
可愛的同學興奮地問候彼此:「What is your meaningful occupation in summer?」哈哈,真是特別的打招呼方式,果然是職能治療師!
第一天上學,就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的小學生課表。每堂課國際學生都會被邀請上臺自我介紹,同學們像看到明星般熱情地歡呼、尖叫,系上還特別頒發歡迎我們的徽章,真的好開心能加入USC OT溫馨的大家庭。
USC有好多老師是傳說中的教科書作者,每一位都充滿對教學的熱忱,幽默、風趣地討論學術、研究上的進展,不時談及自己在生命中的所思所感。由於美式教育重視獨立思考,同學們非常踴躍地發表意見,幾乎搶著舉手分享臨床和生活中的心得,交流的深度讓人很驚艷他們才剛大學畢業。不斷的反思、啟發、激盪,跟USC OT的大家學習真是享受。
不過,身為國際學生,即便很認真上課,經常還是會理解困難或慢半拍。(突然可以理解特殊生進普通班融合的心情了…我也好想要有資源班或特教班可以加強啊!)當大家都在捧腹大笑時,真的好想聽懂老師剛剛的分享;還有同學積極熱烈的討論時,好渴望口語能再順暢一些,可以趕快加入戰局。
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跨過語言隔閡就可以滿載而歸了,加油!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4637333729471&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上班近三年,再重新拾起書本(還是久違的英文!),實在很陌生。尤其看到教室裡蹦蹦跳跳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好像從上個世代坐時光機來的。
可愛的同學興奮地問候彼此:「What is your meaningful occupation in summer?」哈哈,真是特別的打招呼方式,果然是職能治療師!
第一天上學,就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的小學生課表。每堂課國際學生都會被邀請上臺自我介紹,同學們像看到明星般熱情地歡呼、尖叫,系上還特別頒發歡迎我們的徽章,真的好開心能加入USC OT溫馨的大家庭。
USC有好多老師是傳說中的教科書作者,每一位都充滿對教學的熱忱,幽默、風趣地討論學術、研究上的進展,不時談及自己在生命中的所思所感。由於美式教育重視獨立思考,同學們非常踴躍地發表意見,幾乎搶著舉手分享臨床和生活中的心得,交流的深度讓人很驚艷他們才剛大學畢業。不斷的反思、啟發、激盪,跟USC OT的大家學習真是享受。
不過,身為國際學生,即便很認真上課,經常還是會理解困難或慢半拍。(突然可以理解特殊生進普通班融合的心情了…我也好想要有資源班或特教班可以加強啊!)當大家都在捧腹大笑時,真的好想聽懂老師剛剛的分享;還有同學積極熱烈的討論時,好渴望口語能再順暢一些,可以趕快加入戰局。
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跨過語言隔閡就可以滿載而歸了,加油!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漂流] 小小聯合國,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348068051180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參考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07642665917536.1073741874.100000154267360&type=1&l=3d1222ea97
昨天USC OT的國際學生說明會,儼然一個小小聯合國。我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英屬百慕達、委內瑞拉、阿根廷、印度、韓國、美國...,卻都有一個共通點是──英文能力非常非常好!
當大家用極快的語速開心聊天時,我需要花一段時間消化語意。好不容易找到縫隙分享簡單的意見時,同學間霎時一片沉默,皺著眉頭認真地凝視我,感覺很難了解我使用的語句。對一向愛好發表言論的我來說,這輩子從來沒有被自己的語文能力這麼沉重地打擊過…或許是上天用深刻的體驗在教導我傾聽吧。
幸好就讀的是職能治療,在說明會後和治療師同學說明我語言障礙的狀況,請同學完全不用客氣,當作在治療失語症個案,儘管修正我的用字和文法,同學們也很貼心地紛紛表示:「If you need any help, just call me!」寫信和教授討論如何儘快適應環境,才知道系上早已經為國際學生準備好以Lifestyle Redesign Approach介入的轉銜計畫,真是太溫暖了!
接下來的留學生活雖然不容易,相信在支持性的環境下,我會克服所有困難順利成長的!Fight on!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348068051180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參考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07642665917536.1073741874.100000154267360&type=1&l=3d1222ea97
昨天USC OT的國際學生說明會,儼然一個小小聯合國。我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英屬百慕達、委內瑞拉、阿根廷、印度、韓國、美國...,卻都有一個共通點是──英文能力非常非常好!
當大家用極快的語速開心聊天時,我需要花一段時間消化語意。好不容易找到縫隙分享簡單的意見時,同學間霎時一片沉默,皺著眉頭認真地凝視我,感覺很難了解我使用的語句。對一向愛好發表言論的我來說,這輩子從來沒有被自己的語文能力這麼沉重地打擊過…或許是上天用深刻的體驗在教導我傾聽吧。
幸好就讀的是職能治療,在說明會後和治療師同學說明我語言障礙的狀況,請同學完全不用客氣,當作在治療失語症個案,儘管修正我的用字和文法,同學們也很貼心地紛紛表示:「If you need any help, just call me!」寫信和教授討論如何儘快適應環境,才知道系上早已經為國際學生準備好以Lifestyle Redesign Approach介入的轉銜計畫,真是太溫暖了!
接下來的留學生活雖然不容易,相信在支持性的環境下,我會克服所有困難順利成長的!Fight on!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光合] 成為自己的Life Coach!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一早興奮地和學弟妹分享運用時間自由以實踐Life Coach的驚人成果!包括無所求地以專業協助身邊的朋 友,與志在提昇醫療及教育品質的伙伴談合作計劃,演講邀 約及診所、幼兒園、復健器材的顧問職務,還有未來大學、 生命線及職能治療中心的授課機會,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三 個月內,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原來生活的廣度真的只在一念 之間!
當夢想藍圖描繪得夠清晰,一切就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 和方式實現!我們絕對可以大膽地做夢,一同開始你的Li fe Coach計劃吧!
一早興奮地和學弟妹分享運用時間自由以實踐Life
當夢想藍圖描繪得夠清晰,一切就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漂流] Hogewey失智症社區,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ursuing.ideal.life/photos/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153776364815568/?type=1&relevant_count=1
Hogewey社區幫助逐漸失去存在感的失智症朋友
一早看到世界上有這麼溫暖的地方,深受感動,很渴望
我們真的需要更多愛的力量。
--------------------------
【FOCUS新聞】獨步全球 荷蘭誕生「失智集合社區」
原文出處:
http://news.msn.com.tw/
柯芮老奶奶很開心,尤其是老公每天來探望她時她會笑
柯芮老奶奶沒跟老公住在一塊,因為她罹患了失智症,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但範圍僅限於「侯格威村」4公頃
CNN主持人古帕:「在正常的社會中,頭髮能梳整得
CNN主持人古帕:「雜貨店賣的東西和外頭沒兩樣,
努力營造和現實世界幾乎一模一樣的環境,有人因此把
楚門的世界描述男主角有天發現,他的人生連老婆都是
雅達老奶奶幾乎天天來到侯格威村,和老公Ben一起
Yes等簡單的字彙,是班恩現在與外界溝通的方式,
音樂對班恩先生很重要,因為音樂是過去對他具有特別
失智村創辦人雅美羅根:「他們不再了解這個世界,我
侯格威村的創辦人之一雅美羅根女士,曾經在傳統的安
失智村創辦人 雅美羅根:「我母親打來說,我父親突然間過世了,沒有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侯格威村的住宅區總共分成7
侯格威村還有25個社團,比方說做麵包,他們相信減
在這座新穎的侯格威村裡,152名的失智症住戶有大
失智村住戶:「呵呵。」失智村住戶妻子:「你喜歡我
--
Video: World's Untold Story: Dementia Village
1)
http://edition.cnn.com/
2)
http://edition.cnn.com/
Report:
1)
'Dementia village' inspires new care
http://edition.cnn.com/
2)
'Dementia village:' 5 things I learned
http://edition.cnn.com/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光合] 理想醫療的雛型,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今晚,一個因緣際會的巧合,讓我們碰觸到理想醫療的雛型。
一位積極想戰勝退化性疾病的個案,渴望能延長平均值五年的壽命,追求最高的生活品質。
一位耐心傾聽個案需求的醫師,期待改善臺灣整體醫療環境,捍衛人們應有的最佳醫療服務。
一位用心體會個案立場的職能治療師,時時思考如何以專業為社會帶來最大貢獻,在有限中開創無限可能。
我們在放鬆、舒適的環境裡,秉持用愛心說誠實話的原則,協助個案信任而開放地提出所有疑問,醫師仔細提供當下的醫療進展以及疾病進程,治療師則認真提供生活模式與復健安排的建議。
在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下,我們可以無私地就個案的最大福祉做深入研討,我們看到的不是疾病,而是個案的「人」!這是過去受的專業訓練告訴我們應該做的,但在重量不重質的大環境裡,經常有志不得伸。
感謝這個非常非常美好的夜晚,使我感到理想的醫療模式觸手可及,提醒我們絕對值得排除萬難,付出一輩子來實踐。
希望透過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可以在不久的將來中美夢成真。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光合] Life Coach!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How Coaching Works"
「How Coaching Works」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影片,將抽象的「Coach」概念詮釋得簡單明瞭。
在Life Coach方案中,我們協助個案做最好的自己。在與個案合作過程中,我們引導個案定義問題、反映人生實相以界定合理目標、一同規劃最適合個案的途徑、運用個案自身資源解決問題。
對於教練來說,學習把自己倒空,預見個案最好的可能,是一種無我引領他人的智慧。這當中,教練不直接給答案,而是引導個案自己達成理想的可能性。
為了成為個案生命中的關鍵導引,「無我」的心態,是需要透過許多內在覺察去鍛鍊的。
回顧這個影片,也提醒自己時時覺察,當「我」升起時,要練習放下。
------------------------------
Stage 1. Meet
Stage 2. Vision
Stage 3. The Plan
Stage 4. Journey
Stage 5. Success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光合] 小寶貝歷險記--The Last Day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628665230338&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愛賴床的小寶貝這幾天都是清晨五、六點就爬起床了,每次睜開眼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去醫院找媽媽嗎?」小小的他一心繫念的都是生病的母親吧...
前幾天,小寶貝的口頭禪經常是:「要坐公車去找媽媽嗎?」「要走去醫院找媽媽嗎?」「洗完澡要去找媽媽嗎?」...由於只要回答他實話:「我們星期六去找媽媽喔。」小寶貝都會著急地崩潰大哭。為了協助他安穩地進行日常生活自理,我都會輕描淡寫地帶過:「喔〜我們要走囉!」因為沒把話說破,小寶貝憂愁的眼神閃爍著一絲希望,期待著事情做完後可能可以和媽媽見面。
在歷經三天期待落空的折騰,今天早上終於可以開心地跟小寶貝說:「我們要去醫院找媽媽喔!」「要去醫院找媽媽嗎?!」小寶貝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對啊,爸爸在樓下等我們,我們去穿鞋子吧!」只見平常慢條斯理的小寶貝飛也似地奔向門口,拼了吃奶的力氣認真地穿鞋。
在樓下看到爸爸的車時,小寶貝很猶豫地不敢靠近,直到爸爸轉過身來,小寶貝和爸爸的笑容才同時燦爛地綻放,久別重逢的喜悅好動人!坐在車上,我和爸爸閒話家常小寶貝的趣事,他只是一直蹙眉。爸爸即便在開車,也不時轉身握握小寶貝的手,溫柔地支持他。
經過護理站,小寶貝忽然停下腳步焦慮地問:「護士阿姨會照顧媽媽嗎?」「當然會呀。」爸爸回應以平靜的微笑。跟在爸爸後頭,小寶貝小小的腳步在廊上快步踱著,想快一點去病房探視媽媽。當布簾拉開的一霎那,小寶貝幸福地笑了,是他朝思暮想的媽媽耶!
看著欣喜的他一下把臉埋在媽媽大腿上撒嬌,一下爬上床想抱抱,想了想又拿很多顆櫻桃和媽媽示好,自然流露的真情讓人好感動,一家人團聚的幸福畫面真的是極美!
「江老師回江老師家,憲宏回憲宏家。」緊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小寶貝不時叮嚀我,不要再把他帶走了,讓我又好氣又好笑。江老師對你的愛,你可能要長大後才能體會吧。
可愛的小寶貝,謝謝你帶給我們全家人的美好回憶,記得要好好照顧爸爸、媽媽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6995442315592.1073741851.100000154267360&type=1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628665230338&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theater
愛賴床的小寶貝這幾天都是清晨五、六點就爬起床了,每次睜開眼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去醫院找媽媽嗎?」小小的他一心繫念的都是生病的母親吧...
前幾天,小寶貝的口頭禪經常是:「要坐公車去找媽媽嗎?」「要走去醫院找媽媽嗎?」「洗完澡要去找媽媽嗎?」...由於只要回答他實話:「我們星期六去找媽媽喔。」小寶貝都會著急地崩潰大哭。為了協助他安穩地進行日常生活自理,我都會輕描淡寫地帶過:「喔〜我們要走囉!」因為沒把話說破,小寶貝憂愁的眼神閃爍著一絲希望,期待著事情做完後可能可以和媽媽見面。
在歷經三天期待落空的折騰,今天早上終於可以開心地跟小寶貝說:「我們要去醫院找媽媽喔!」「要去醫院找媽媽嗎?!」小寶貝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對啊,爸爸在樓下等我們,我們去穿鞋子吧!」只見平常慢條斯理的小寶貝飛也似地奔向門口,拼了吃奶的力氣認真地穿鞋。
在樓下看到爸爸的車時,小寶貝很猶豫地不敢靠近,直到爸爸轉過身來,小寶貝和爸爸的笑容才同時燦爛地綻放,久別重逢的喜悅好動人!坐在車上,我和爸爸閒話家常小寶貝的趣事,他只是一直蹙眉。爸爸即便在開車,也不時轉身握握小寶貝的手,溫柔地支持他。
經過護理站,小寶貝忽然停下腳步焦慮地問:「護士阿姨會照顧媽媽嗎?」「當然會呀。」爸爸回應以平靜的微笑。跟在爸爸後頭,小寶貝小小的腳步在廊上快步踱著,想快一點去病房探視媽媽。當布簾拉開的一霎那,小寶貝幸福地笑了,是他朝思暮想的媽媽耶!
看著欣喜的他一下把臉埋在媽媽大腿上撒嬌,一下爬上床想抱抱,想了想又拿很多顆櫻桃和媽媽示好,自然流露的真情讓人好感動,一家人團聚的幸福畫面真的是極美!
「江老師回江老師家,憲宏回憲宏家。」緊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小寶貝不時叮嚀我,不要再把他帶走了,讓我又好氣又好笑。江老師對你的愛,你可能要長大後才能體會吧。
可愛的小寶貝,謝謝你帶給我們全家人的美好回憶,記得要好好照顧爸爸、媽媽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6995442315592.1073741851.100000154267360&type=1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光合] 小寶貝歷險記--Day3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434645249740&set=at.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4
隨著與小寶貝的關係越深,經典的教養狀況題也就越常出現。
像是小寶貝在吃早餐時跑來跑去,嚴正要求他坐在椅子上乖乖用餐,小寶貝立刻躲去我媽媽身後用哭腔說:「我要找阿姨啦〜〜」還故做拭淚狀,我趕緊提醒:「媽,妳快躲起來!」媽媽收起不經意流露的憐惜眼神,一溜煙躲進書房。孤立無援的精明小寶貝竟馬上恢復冷靜,識相地爬上椅子:「我要再吃一口。」(那剛剛是在演哪齣...)
請小寶貝揹好書包一起出門,小寶貝碰都沒碰就可憐地哀嚎:「好重喔〜阿姨〜〜」這次媽媽很有默契地趕到門外等。剩下客廳裡僵持不下的兩人,小寶貝一臉無奈地對上我堅定的目光,眼珠轉了轉,竟跑到書房找我爸爸,親密地喚著:「伯伯〜〜」
幾天的相處,才知道小寶貝的心智成熟度遠超乎我的想像。清晨六點,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發覺小寶貝爬到床下翻書包,認真地把東西一樣一樣翻出來,好不容易找到藥袋後默默地說:「我要去醫院拿藥給媽媽,跟媽媽一起回家。」晚上收到媽媽在醫院的影片,小寶貝看到媽媽虛弱的身影後,面色凝重地喃喃自語:「我要照顧媽媽...我要照顧爸爸...」接著悶悶地玩玩具。小小的他似乎知道很多事情,很難想像他真的只有兩歲十一個月!
謝謝小寶貝培養我們兩代教養的默契,也讓我更尊敬孩子的智慧了。好好享受幸福的擁擠單人床最後一天,明天我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重逢了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6469462368190.1073741850.100000154267360&type=1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434645249740&set=at.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100000154267360&type=1&relevant_count=4
隨著與小寶貝的關係越深,經典的教養狀況題也就越常出現。
像是小寶貝在吃早餐時跑來跑去,嚴正要求他坐在椅子上乖乖用餐,小寶貝立刻躲去我媽媽身後用哭腔說:「我要找阿姨啦〜〜」還故做拭淚狀,我趕緊提醒:「媽,妳快躲起來!」媽媽收起不經意流露的憐惜眼神,一溜煙躲進書房。孤立無援的精明小寶貝竟馬上恢復冷靜,識相地爬上椅子:「我要再吃一口。」(那剛剛是在演哪齣...)
請小寶貝揹好書包一起出門,小寶貝碰都沒碰就可憐地哀嚎:「好重喔〜阿姨〜〜」這次媽媽很有默契地趕到門外等。剩下客廳裡僵持不下的兩人,小寶貝一臉無奈地對上我堅定的目光,眼珠轉了轉,竟跑到書房找我爸爸,親密地喚著:「伯伯〜〜」
幾天的相處,才知道小寶貝的心智成熟度遠超乎我的想像。清晨六點,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發覺小寶貝爬到床下翻書包,認真地把東西一樣一樣翻出來,好不容易找到藥袋後默默地說:「我要去醫院拿藥給媽媽,跟媽媽一起回家。」晚上收到媽媽在醫院的影片,小寶貝看到媽媽虛弱的身影後,面色凝重地喃喃自語:「我要照顧媽媽...我要照顧爸爸...」接著悶悶地玩玩具。小小的他似乎知道很多事情,很難想像他真的只有兩歲十一個月!
謝謝小寶貝培養我們兩代教養的默契,也讓我更尊敬孩子的智慧了。好好享受幸福的擁擠單人床最後一天,明天我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重逢了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6469462368190.1073741850.100000154267360&type=1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光合] 小寶貝歷險記--Day2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174708609067&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permPage=1
清晨五點,小寶貝的咳嗽聲讓我擔憂得幾乎一夜沒闔眼,正當要沉沉睡去時...「開燈!爸爸開燈!開燈〜〜」突來的持續大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才發現是身旁小寶貝的夢話,眼角還掛著淚珠。可能昨夜是生平第一次離家,不知道何時會再見到爸爸、媽媽,壓力很大吧。
這個可愛的小訪客,引發了我們全家人的母性。媽媽露出久違的溫暖微笑,用心找了很多玩具和書想讓小寶貝開心,仔細介紹生活中每件細微的小事,竟然還耐心傾聽和回應小寶貝說的每一句話!(這像天使一般的溫柔媽媽是我學齡後再也沒見過的!)
妹妹則投以小寶貝沉醉的目光,不時驚呼:「他的身體好小喔!」「他會講英文耶!」「他好可愛〜〜」忍不住一直去摸摸小寶貝,想好好照顧他。
小寶貝雖然在家偶爾會以哭聲說:「我要去找媽媽,我不要和江老師睡覺!」但看著他堅強而獨立地走進托兒所,離別前卻以依戀的眼神回眸:「我要找江老師!」在老師懷裡落寞地說:「放學就可以找江老師了...」那樣的依賴讓人好捨不得...
教養過程中,浮現了兩代差異,像是我為訓練小寶貝的責任感,要求他自己揹書包,媽媽立即心疼地說:「妳不要把他弄這麼狼狽嘛,他的書包很大耶!」或是就寢時間到了,小寶貝還想玩而哭鬧,媽媽會揪心地趕來解救他:「過來找阿姨好不好?」幸好媽媽很尊重我的專業,讓我全權處理,否則不同的原則可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這個小小生命,大大撼動了我們的家庭系統。謝謝小寶貝帶給我們許多樂趣與學習,期待江老師未來可以為弟弟、妹妹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5939565754513.1073741849.100000154267360&type=1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9174708609067&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permPage=1
清晨五點,小寶貝的咳嗽聲讓我擔憂得幾乎一夜沒闔眼,正當要沉沉睡去時...「開燈!爸爸開燈!開燈〜〜」突來的持續大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才發現是身旁小寶貝的夢話,眼角還掛著淚珠。可能昨夜是生平第一次離家,不知道何時會再見到爸爸、媽媽,壓力很大吧。
這個可愛的小訪客,引發了我們全家人的母性。媽媽露出久違的溫暖微笑,用心找了很多玩具和書想讓小寶貝開心,仔細介紹生活中每件細微的小事,竟然還耐心傾聽和回應小寶貝說的每一句話!(這像天使一般的溫柔媽媽是我學齡後再也沒見過的!)
妹妹則投以小寶貝沉醉的目光,不時驚呼:「他的身體好小喔!」「他會講英文耶!」「他好可愛〜〜」忍不住一直去摸摸小寶貝,想好好照顧他。
小寶貝雖然在家偶爾會以哭聲說:「我要去找媽媽,我不要和江老師睡覺!」但看著他堅強而獨立地走進托兒所,離別前卻以依戀的眼神回眸:「我要找江老師!」在老師懷裡落寞地說:「放學就可以找江老師了...」那樣的依賴讓人好捨不得...
教養過程中,浮現了兩代差異,像是我為訓練小寶貝的責任感,要求他自己揹書包,媽媽立即心疼地說:「妳不要把他弄這麼狼狽嘛,他的書包很大耶!」或是就寢時間到了,小寶貝還想玩而哭鬧,媽媽會揪心地趕來解救他:「過來找阿姨好不好?」幸好媽媽很尊重我的專業,讓我全權處理,否則不同的原則可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這個小小生命,大大撼動了我們的家庭系統。謝謝小寶貝帶給我們許多樂趣與學習,期待江老師未來可以為弟弟、妹妹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喔!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5939565754513.1073741849.100000154267360&type=1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光合] 小寶貝歷險記--Day1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891874863466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relevant_count=1
這幾天朋友住院開刀,託我當小寶貝的代理媽媽。即便是他人美麗的錯誤:「妳的孩子好可愛喔!」還是倍感驕傲。
半天下來,發現很自然地會將孩子當作生命中的第一位,孩子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牽動著我的心,甚至連調皮搗蛋時的笑容,都讓人忍不住融化。也感同身受媽媽的偉大,凡事先看他是否吃飽穿暖,最後再考慮自己。
小寶貝在陪我辦公及坐公車時出乎意料地乖,連穿越長長的士林夜市回我家時,都任勞任怨地拖著沉重腳步堅定行進,讓我十分欽佩這兩歲十一個月的孩子,這可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離家呢!
洗澡、睡覺時, 小寶貝驚覺今天真的沒有要找媽媽,大哭著:「洗完澡找媽媽!」讓人心都碎了...好在先前的信任關係夠安穩,輕輕拍著也就睡著了,可愛的小鼾聲令人感到很幸福。
孩子,這是你嘗試獨立的第一步,也是我嘗試當媽媽的第一步,明天我們一起加油!
--
在公車上,小寶貝偶爾會哭鬧一下:「我要去醫院找媽媽!」感受到眾人原先溫馨的眼光轉而懷疑,我只能故作鎮定地同理:「我也想找媽媽呀。」很擔心公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到警察局。XD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675690212446115.1073741848.100000154267360&type=1&ref=notif¬if_t=like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8918748634663&set=a.129976040528934.1073741841.116850985174773&type=1&relevant_count=1
這幾天朋友住院開刀,託我當小寶貝的代理媽媽。即便是他人美麗的錯誤:「妳的孩子好可愛喔!」還是倍感驕傲。
半天下來,發現很自然地會將孩子當作生命中的第一位,孩子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牽動著我的心,甚至連調皮搗蛋時的笑容,都讓人忍不住融化。也感同身受媽媽的偉大,凡事先看他是否吃飽穿暖,最後再考慮自己。
小寶貝在陪我辦公及坐公車時出乎意料地乖,連穿越長長的士林夜市回我家時,都任勞任怨地拖著沉重腳步堅定行進,讓我十分欽佩這兩歲十一個月的孩子,這可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離家呢!
洗澡、睡覺時, 小寶貝驚覺今天真的沒有要找媽媽,大哭著:「洗完澡找媽媽!」讓人心都碎了...好在先前的信任關係夠安穩,輕輕拍著也就睡著了,可愛的小鼾聲令人感到很幸福。
孩子,這是你嘗試獨立的第一步,也是我嘗試當媽媽的第一步,明天我們一起加油!
--
在公車上,小寶貝偶爾會哭鬧一下:「我要去醫院找媽媽!」感受到眾人原先溫馨的眼光轉而懷疑,我只能故作鎮定地同理:「我也想找媽媽呀。」很擔心公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到警察局。XD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675690212446115.1073741848.100000154267360&type=1&ref=notif¬if_t=like
[漂流] 台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區醫療機構輔導訪查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經歷數個禮拜的緊繃,終於到緊張、刺激的「台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區醫療機構輔導訪查」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與團隊一同打理整個治療流程與環境,盡可能呈現最完整的一面,真是難忘的經驗!
關關難過關關過,累積自費與健保的工作體驗,相信赴美留學期間會得到更多反思,更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們用心提昇醫療服務水平!
經歷數個禮拜的緊繃,終於到緊張、刺激的「台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區醫療機構輔導訪查」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與團隊一同打理整個治療流程與環境,盡可能呈現最完整的一面,真是難忘的經驗!
關關難過關關過,累積自費與健保的工作體驗,相信赴美留學期間會得到更多反思,更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們用心提昇醫療服務水平!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漂流] 為你的生命負責,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親愛的:
當你成為我的個案那天起,我對你的生命就負起了重大的責任。
身為一位治療師,我永遠都必須告訴你,對你最好的選擇。事實上,經過臨床經驗的洗鍊,在看到你的第一眼時,我已經預見到你真正活出來的喜悅,也準備好全心朝著理想的目標與你共同努力。
但在現實中,很多時間和空間的侷限,無可避免的讓我們之間有了誤解,使我難以將我看到的理想傳達給你,你則以為我的建議是為了個人利益而產生隔閡。
你知道嗎?每次察覺到你眼神中的一絲懷疑,對我都是心如刀割。我是用盡全力,希望能給你最好的!希望看到你展現真心的笑容!我的天職就是讓你更健康啊!
自始至終,我必定得為我們的治療關係負起責任,如果你知道有任何可以協助你變得更好的方式,也請你不吝指教我的不足。如果只是調整我自己,就能豐富你甚至是更多人的生命,我非常願意來承擔。
我愛你,更期待你好好愛自己。
婕瑋
親愛的:
當你成為我的個案那天起,我對你的生命就負起了重大的責任。
身為一位治療師,我永遠都必須告訴你,對你最好的選擇。事實上,經過臨床經驗的洗鍊,在看到你的第一眼時,我已經預見到你真正活出來的喜悅,也準備好全心朝著理想的目標與你共同努力。
但在現實中,很多時間和空間的侷限,無可避免的讓我們之間有了誤解,使我難以將我看到的理想傳達給你,你則以為我的建議是為了個人利益而產生隔閡。
你知道嗎?每次察覺到你眼神中的一絲懷疑,對我都是心如刀割。我是用盡全力,希望能給你最好的!希望看到你展現真心的笑容!我的天職就是讓你更健康啊!
自始至終,我必定得為我們的治療關係負起責任,如果你知道有任何可以協助你變得更好的方式,也請你不吝指教我的不足。如果只是調整我自己,就能豐富你甚至是更多人的生命,我非常願意來承擔。
我愛你,更期待你好好愛自己。
婕瑋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光合] 社團法人臺北市雙溪扶輪社例會演講,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2810606067409.1073741847.100000154267360&type=1&l=0ff08b8933
《健康樂活,邁向成功老化》
【主講人】
江婕瑋 祐生復健科診所 顧問
【講座日期】
102年6月21日(五) 下午13:30-14:00
【講座地點】
六福皇宮3樓集賢英武閣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33號)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北市雙溪扶輪社
演講紀錄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2810606067409.1073741847.100000154267360&type=1&l=0ff08b8933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2810606067409.1073741847.100000154267360&type=1&l=0ff08b8933
《健康樂活,邁向成功老化》
【主講人】
江婕瑋 祐生復健科診所 顧問
【講座日期】
102年6月21日(五) 下午13:30-14:00
【講座地點】
六福皇宮3樓集賢英武閣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33號)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北市雙溪扶輪社
演講紀錄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jellyfish/media_set?set=a.672810606067409.1073741847.100000154267360&type=1&l=0ff08b8933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海洋] 頂級醫療服務,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今天參訪泰國最頂級的醫療服務--BNH Hospital,真的是大開眼界!對自費醫療發展也有 更多新的構想。
BNH Hospital於1898年由旅居泰國的英國人和泰王 拉瑪五世成立,已經有115年歷史,是泰國五星級醫院中 歷史最悠久的一間。
由於BNH位置就在曼谷領事館和商業區,就近提供各 國領事館和許多跨國企業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除了服務英國 、美國、日本、法國、歐洲...最近更積極開發華人市場 。近年來更搭配國際醫療觀光產業,發展精緻深入的治療、 手術及健康檢查。
走入BNH,典雅、有質感的大廳及門診首先映入眼簾 ,接著,無論是診間、電梯、洗手間...等處處可見體貼 的人性化設計,衛教櫥窗和室內空間更是用心的精品,讓人 忍不住佇足。基於注重舒適與隱私,醫院維持著合理治療量 ,治療空間大多是個別化的,全院堅持提供個人病房,內有 飯廳、客廳、廚房和獨立洗手間供給病人家屬使用,還有明 亮、寬敞的花園。
院內多是世界一流的名醫,高超技術和優質治療讓人很 放心,而客服及醫療人員的耐心服務,更使走進醫院的每一 個人備感尊榮與關懷。難怪BNH榮獲美國「JCI國際優 質醫療評核認可」,確保服務和醫療水平達國際標準。
看到泰國的自費醫療品質可以做到如此頂級,深深感到 台灣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政策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走 向,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健康可以被理想地照顧,那麼,我 們的眼光得放更長遠。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 media/set/ ?set=a.667612156587254.1073 741842.100000154267360&typ e=1
今天參訪泰國最頂級的醫療服務--BNH Hospital,真的是大開眼界!對自費醫療發展也有
BNH Hospital於1898年由旅居泰國的英國人和泰王
由於BNH位置就在曼谷領事館和商業區,就近提供各
走入BNH,典雅、有質感的大廳及門診首先映入眼簾
院內多是世界一流的名醫,高超技術和優質治療讓人很
看到泰國的自費醫療品質可以做到如此頂級,深深感到
相簿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漂流] 承擔,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一個人的承擔和一個部門的承擔,真的很不一樣。
從前擔任基層時,只要負責好自己的職務,盡全心經營治療成效與客戶關係,考量的僅有個人的生活安排。
如今擔任組織的改革者,即便著眼部門長遠的發展,維新運動是必然得推行的!然而守舊派的阻力卻時時刻骨銘心地提醒我們,我們有多想要美好的未來。此時,個人的流血、流汗相對於專業的尊嚴與榮辱,已不足掛齒。
痛不痛?當然痛啊,但我相信我們一定值得!
感謝這段人生旅途中意外的磨練,協助我學習承擔許多寶貴的生命,讓我們一起走到更遠的地方吧!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漂流] 生涯規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每天在診所服務,個案都會問要做什麼治療身體才會好,但請個案想像理想的生活形態,卻鮮少有人答得出來。
常常覺得,明確的生涯規劃比治療活動重要多了。看到許多全心投入志業的身心障礙者活出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使我感到一個缺乏生活目標的肢體健全者,都該自歎弗如。
我們能活得有多大真的是自已決定的,越來越期待赴美的Life Coach Training,協助更多人找到生命的價值!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光合] 一人一菜,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和學弟妹舉辦了一人一菜,俗稱potluck!從大家帶來的食物,可以看到不同的思考和個性,真的很有趣!
學弟妹都對OT的未來很有熱忱,期待過去走過的路可以協助準OT成長得更順利!合作伙伴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相簿連結: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海洋] 以家庭為中心,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考量到所有影響家庭的因素以及家庭成員間的團體動力,目標旨在協助整個家庭恢復自然穩定的運作狀態。當治療師以此觀點服務一個家庭,個案的問題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反映了整個家庭的動態平衡系統失衡,因此服務中需要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以及支持家庭自主處理重大事件。由於介入後的家庭系統本身自給自足,不需要太多外來資源,可以說是最有療效且節省時間與金錢的途徑。
然而在臺灣,「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極需要推廣及教育!
相對服務單一個案,治療師服務一個家庭的心力是大幅提昇的。可惜的是,現今的臺灣醫療水準雖高,其價值卻不受重視。即便治療師明白「以家庭為中心」是最有效益的途徑,卻只能在自費環境下做到,難以向個案推薦。人民則太習慣低廉的醫療價位,不願接觸自費服務,繼續在時間的流逝中自我安慰...
除了持續培訓有能力服務家庭的專業人員,也需要長期耕耘「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共識,治療師才有提供理想服務的空間!
早期療育「以家庭為中心」服務模式之介紹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海洋] 溫故知新,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溫故知新是反思臨床實務的途徑之一。
我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需要土法煉鋼才能整合新概念。很感謝大學時的共筆風氣,幫助我向同儕學習到許多高效益的作業習慣,例如:坐第一排以筆電打筆記和簡報、拍下來不及抄的投影片、課後回顧錄音檔、練習看著投影片試講、和老師、同儕討論...等等。
離開學校後的學習,沒有報告、考試的督促,此時的自我管理就非常重要。經過多年的操練下我發現,要提昇進修時的專注力,一個很棒的心態是--想像課後就要即席演講。在適當的壓力下,知識的吸收會更完整。
當學生時,只要對自己的成績負責,老實說學習動機不大;但開始執業後,要為許多家庭和生命負責,持續學習就是勢在必行的義務。
如果,我們知道學習世界上更先進的方式,可以協助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那為什麼不呢?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光合] 愛是一切的解答,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感謝昨日對現實情境的認識,第二天終於和個案與家屬建立起良好的治療關係。
看到多年滿面愁容的一家人,從治療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在引導下學習彼此關懷,像花朵綻放般逐漸浮現笑容;以及因為人事流動率高,導致過去的服務品質多有負評,今天竟然開始有家長期待著高品質的自費治療,很支持診所的持續成長。
是什麼讓看似慘淡的現狀在隔天有了神奇的改變?
我猜,是因為「愛」。
想要整潔便利的工作環境,先愛場地,自然會把它當自己的家打理潔淨。
想要融洽互助的組織關係,先愛同事,自然會瞭解、滿足彼此的需求。
想要善解人意的團隊領導,先愛老闆,自然會向上管理、合作無間。
想要優渥合理的薪資報酬,先愛客戶,自然會隨著實質貢獻而提昇收入。
想要值得投入的一生志業,先愛專業,自然會出現方向明確的人生道路。
當我們開始愛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感謝上天賜予我的領悟,使我不致困頓不前,協助我享受生命中的苦與樂。
而且,會越來越享受的。
--------------------------------------
午休時為了這篇感想,興奮地跑去找魏醫師拍照留念。
我開玩笑地以魏太太最瞭解魏醫師最帥的角度為由,請她幫忙攝影。
沒想到,可愛的魏太太竟滿臉通紅地說:「他每個角度都很帥。」
嘻嘻,這就是愛啊!
感謝昨日對現實情境的認識,第二天終於和個案與家屬建立起良好的治療關係。
看到多年滿面愁容的一家人,從治療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在引導下學習彼此關懷,像花朵綻放般逐漸浮現笑容;以及因為人事流動率高,導致過去的服務品質多有負評,今天竟然開始有家長期待著高品質的自費治療,很支持診所的持續成長。
是什麼讓看似慘淡的現狀在隔天有了神奇的改變?
我猜,是因為「愛」。
想要整潔便利的工作環境,先愛場地,自然會把它當自己的家打理潔淨。
想要融洽互助的組織關係,先愛同事,自然會瞭解、滿足彼此的需求。
想要善解人意的團隊領導,先愛老闆,自然會向上管理、合作無間。
想要優渥合理的薪資報酬,先愛客戶,自然會隨著實質貢獻而提昇收入。
想要值得投入的一生志業,先愛專業,自然會出現方向明確的人生道路。
當我們開始愛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感謝上天賜予我的領悟,使我不致困頓不前,協助我享受生命中的苦與樂。
而且,會越來越享受的。
--------------------------------------
午休時為了這篇感想,興奮地跑去找魏醫師拍照留念。
我開玩笑地以魏太太最瞭解魏醫師最帥的角度為由,請她幫忙攝影。
沒想到,可愛的魏太太竟滿臉通紅地說:「他每個角度都很帥。」
嘻嘻,這就是愛啊!
[海洋] 將「人」擺第一,
文/江婕瑋 職能治療師
每次與婉瑜爸爸談話,都會學習到許多企業管理的知識。感謝爸爸的經驗分享,這次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在復健醫療業,「人」是我們最大的資產。管理者需要先用心體貼治療師的需求,治療師就會用心體貼個案的需求!
--------------------------------------
江老師,妳回應的內容我覺得滿有趣的,或許「將心比心」可說明一些吧。
我們做服務業的,公司要把員工擺第一,前線人員才有可能把顧客的困擾擺第一。
朱佳瑋
訂閱:
文章 (Atom)